第45章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娇珠记》最新章节!
当日的菜单定下来,沈妙珠就去找郑氏商量。
郑氏细细看下来,笑道:“你比娘强多了。”她那个时候可是闹了不少笑话,最心凉的是,笑得最大声的正是原本应该是亲人的人。
“是娘教得好。”
郑氏哭笑不得地对金妈妈说道:“她还哄着我呢。”
金妈妈笑:“母慈子孝,本该如此。”
郑氏有感而发:“却也是最难得的,只是愚孝又不见得好。”摇头挥去心中不好的情绪,问沈妙珠:“不是说还请了周家姑娘吗?到时候娘让人去门口迎一迎?”
“不必如此,我让春景去了。倒是……周姐姐那边一直没有消息回来。”这不像周紫嫣,若是不能前来,肯定也会派人来说一声。
沈妙珠心里有隐忧,没敢说给郑氏听。
从上一次见到情知后,就让她感觉周紫嫣的情况并不是很好。这也是为何她特意在沈家姐妹中独独另给她下了帖子。
“周姑娘这些年没有回京都,兴许还要再忙一段日子。”郑氏说道。就是她,在京都也是有些旧友的,只是这么多年没有联系,也不知对方还认不认她。
郑氏是没有想到自己还会回来的。
也只能这样想了。
沈妙珠如此安慰自己。
在普骊居用过午饭,沈妙珠就走回去消食,睡了一觉醒来无事让春草找出西园的分布图。她都单独住一个院了,同冯姨娘同住后罩房的沈若画就嫌得有些拥挤了。她自动请缨要来了这个任务。
要说沈若画这人有点像郑秀宁,却又有些不一样,她有庶女身份的卑微,也有一点清高,而让她拥有这些的是冯姨娘以及冯姨娘背后的沈则言。这冯氏也是聪明的人,西园那么大,她却拘了沈若画同住。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招。
沈妙珠要做的就是拆了它。
院子不能太坏,也不能太好,要恰当好处,打在沈则言心里头,名正言顺地让人说不出话。
便宜爹爹再庄子里呆不了多久,沈家不会允许,她们更是,郑氏不会愿意听到女儿逼走生父的传言。
这会身份原本有些微妙的沈妙珠更加窘迫。
似水撩开帘子:“春景过来了。”
春景从外面进来。
沈妙珠睇了一眼,提笔在纸上画了两个圈。
“来的是留阳侯府的婆子,少爷去郑宅了。”
留阳侯府?
“是来找哥哥的?”只是怎么来的是个婆子,好歹来个小厮也是妥当的,沈妙珠起身,心道以前碰到类似的情况,春景又能请示谁?
“不是,说是来找姑娘的。”那两个字的话音几乎是含在唇间,唯有离得最近的沈妙珠听见。
沈妙珠纳闷。
人却已经出了院子,小马车停在那里。
上了马车,沈妙珠说道:“你知道留阳侯府?”见其点头,立马道:“同我说说。”她对京都还是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她用功的地方几乎在沈家以及姻亲上面。
“姑娘可知蒋……留阳侯府是周姑娘的姨母家。”春景差一点说出蒋淳熙的名字。
沈妙珠有印象了。
等看到留阳侯府的婆子,留阳侯府已经同她印象中的认知对上号了。
“表姑娘抱恙在身,不能前来,世子让婆子前来致歉。”
这婆子谈吐咬文爵字,不是那种干粗鄙活计的人,能被蒋淳熙亲自派来,身份也不会低,沈妙珠问起。
那人笑道:“夫家姓黄,婆子有幸照顾了世子几年。”
即便不是奶/娘。也应该是近身照顾的人。
沈妙珠面上带了几分敬重。
“没想到是黄妈妈,周姐姐既然病了,派个丫鬟过来说一声也就是了。情知和守知我也是熟识的。”
黄妈妈目光微动,说道:“她们也染了病,这才……”
是什么病让主仆二人懂事染上不说,为何好端端周家不住,反而去了留阳侯府,寄人篱下的日子,沈妙珠是亲历过的。她不认为周姐姐在蒋家会比她在郑家更自如一些。
沈妙珠重又看向黄妈妈,目光狐疑。
黄妈妈面上带笑。
沈妙珠叹气。
她叫来春景:“你去普骊居找郑妈妈,就说我的意思,让她把那二十年分的匣子给我。”春景应声而去。
她去得飞快,没多时就喘着气回来。
沈妙珠接过交给黄妈妈:“我知留阳侯府必然不会委屈了周姐姐,只是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黄妈妈笑道:“沈姑娘放心,婆子一定亲自交到表姑娘手里。”
沈妙珠听了心里松了一口气。
塘栖几次接触,那蒋淳熙待周姐姐应该有几分真心,黄妈妈既然能照顾接触,也应该不是什么不能见人的传染病。
回到留阳侯府,黄妈妈才下了马车就被人请了过去。
“夫人。”
“你且看看,那沈家姑娘如何?”蒋夫人急急问道。
黄妈妈笑:“是我们多想了,那沈姑娘年龄尚小,堪堪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岂能比得上表姑娘?”
青涩和甜美多汁的果子,任谁也应该会选择后者。
蒋夫人似释然又好像可惜地笑了。
“我这不是难得从他嘴里听到一个姑娘家的名字,又是他亲口说无论对方有什么要求一并答应。”
“说起这个,奴婢当时也是忐忑,沈家姑娘送了二十年分的人参。”黄妈妈把匣子打开。
这样年份的人参,留阳侯府只多不少。
蒋夫人瞥了一眼,就把目光移开,眉染轻愁:“我那姐姐,没见到人念着想着。这见到人,又伤了她的心。也是淳熙去的巧,否则我哪能知道?都是女儿,手心手背难道不都是肉?”
这周尚书家的事情,黄妈妈也是听得咋舌。
当年花了那么大气力保住表姑娘,如今好不容易回来了,这才多久就伤了两回,也不知道这周家怎么变得如此。
说起周紫嫣的事情,郑氏也是感慨:“她可是个好的。你哥哥不是同那留阳侯府的世子认识?等缓过一阵子,让他带你去。”
沈妙珠也有此意。
只是纵然放心不下,她也对周姐姐十分信任。她不应该是一个把自己困入险境的人,那人参也算是物归原主。
“对了,娘,您看这两处院子如何。”沈妙珠掏出一张纸,正是她之前看的西园布局图。其中两处被她勾出来,一处在蕉下院西北方约两盏茶的时间,若是要去普骊居必然要经过蕉下院前面的青石板路。
郑氏摇了摇头。
沈妙珠不解。
郑氏点了点蕉下院的位置,不赞同地说道:“你想要把人盯住,却又怎么不想想蕉下院的动静也容易被对方看了个清楚。”就那么一条道路,一天经过个十次八次,还能拦着不让人走?
沈妙珠有些气馁:“那另一处是不是也不妥当。”
虽说选了两处,可另一处基本上就是空幌子。
郑氏笑道:“挺好的。”
沈妙珠不信。
郑氏收起图纸对一旁的金妈妈说道:“去问一下大嫂身边的管事妈妈,就按那边的规例来布置院子。”
金妈妈笑着说好。
“娘虽然希望你成长,当不愿意拔苗助长。你在郑家虽说姐妹间有小摩擦,却是甚少经历这些。娘不急,你哥哥也不急,珠珠儿就按着你应有的步伐慢慢成长。”郑氏不希望女儿是十多年前到处碰壁被血淋醒的自己,也不愿意她立刻成长到现在的自己,那太沧桑了。“小姑娘家,本就是像你这样,不然父母兄长凭什么对你教导。”
沈妙珠敛神。
娘亲之所以不说第二处,应该是想让她亲自发现。
罢了,她也不愿意生活在被人的眼皮子底下,其他的院子也不见得比第二处更合适,而且娘亲知道了,兄长那边也不会远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兄长即便不是诸葛,可也应该是个香气袭人的皮匠。
……
管事妈妈来请示金妈妈的事情。
胡氏一声冷笑:“这是要扒我身上吸血了?罢了,送佛送到西,让人把册子送过去。”冯姨娘若是喜欢,还能等到现在母女还住在一处?
三房嫡系没有回来之前,同住一个院的三弟和冯姨娘母女看起来多像一家人啊。
……
沈若芳很早就到了蕉下院。
沈妙珠得知的时候,忍不住看了看天色,就是有小马车,也是来得太早了吧。
人来了总不能拒在门外。
沈妙珠走了出去。
身上是淡绿的薄袄,月牙白的综裙,看着就像一朵清丽的栀子花。这是她对沈若芳的第一印象。
回到沈家数日,两人算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面对面了。
沈妙珠打量她的同时,对方也在暗中比量。
“二姐。”
她笑起来像骄阳,沈若芳睫毛轻颤,柔声说道:“我可以叫你珠珠儿吗?”
“当然。”
沈若芳笑了起来。
对于排序的问题,一如府里其他人,她也是不愿提起。
就像捉迷藏,谁先被捉到谁就输了。
而谁先提起,就惹了祸。
当日的菜单定下来,沈妙珠就去找郑氏商量。
郑氏细细看下来,笑道:“你比娘强多了。”她那个时候可是闹了不少笑话,最心凉的是,笑得最大声的正是原本应该是亲人的人。
“是娘教得好。”
郑氏哭笑不得地对金妈妈说道:“她还哄着我呢。”
金妈妈笑:“母慈子孝,本该如此。”
郑氏有感而发:“却也是最难得的,只是愚孝又不见得好。”摇头挥去心中不好的情绪,问沈妙珠:“不是说还请了周家姑娘吗?到时候娘让人去门口迎一迎?”
“不必如此,我让春景去了。倒是……周姐姐那边一直没有消息回来。”这不像周紫嫣,若是不能前来,肯定也会派人来说一声。
沈妙珠心里有隐忧,没敢说给郑氏听。
从上一次见到情知后,就让她感觉周紫嫣的情况并不是很好。这也是为何她特意在沈家姐妹中独独另给她下了帖子。
“周姑娘这些年没有回京都,兴许还要再忙一段日子。”郑氏说道。就是她,在京都也是有些旧友的,只是这么多年没有联系,也不知对方还认不认她。
郑氏是没有想到自己还会回来的。
也只能这样想了。
沈妙珠如此安慰自己。
在普骊居用过午饭,沈妙珠就走回去消食,睡了一觉醒来无事让春草找出西园的分布图。她都单独住一个院了,同冯姨娘同住后罩房的沈若画就嫌得有些拥挤了。她自动请缨要来了这个任务。
要说沈若画这人有点像郑秀宁,却又有些不一样,她有庶女身份的卑微,也有一点清高,而让她拥有这些的是冯姨娘以及冯姨娘背后的沈则言。这冯氏也是聪明的人,西园那么大,她却拘了沈若画同住。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招。
沈妙珠要做的就是拆了它。
院子不能太坏,也不能太好,要恰当好处,打在沈则言心里头,名正言顺地让人说不出话。
便宜爹爹再庄子里呆不了多久,沈家不会允许,她们更是,郑氏不会愿意听到女儿逼走生父的传言。
这会身份原本有些微妙的沈妙珠更加窘迫。
似水撩开帘子:“春景过来了。”
春景从外面进来。
沈妙珠睇了一眼,提笔在纸上画了两个圈。
“来的是留阳侯府的婆子,少爷去郑宅了。”
留阳侯府?
“是来找哥哥的?”只是怎么来的是个婆子,好歹来个小厮也是妥当的,沈妙珠起身,心道以前碰到类似的情况,春景又能请示谁?
“不是,说是来找姑娘的。”那两个字的话音几乎是含在唇间,唯有离得最近的沈妙珠听见。
沈妙珠纳闷。
人却已经出了院子,小马车停在那里。
上了马车,沈妙珠说道:“你知道留阳侯府?”见其点头,立马道:“同我说说。”她对京都还是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她用功的地方几乎在沈家以及姻亲上面。
“姑娘可知蒋……留阳侯府是周姑娘的姨母家。”春景差一点说出蒋淳熙的名字。
沈妙珠有印象了。
等看到留阳侯府的婆子,留阳侯府已经同她印象中的认知对上号了。
“表姑娘抱恙在身,不能前来,世子让婆子前来致歉。”
这婆子谈吐咬文爵字,不是那种干粗鄙活计的人,能被蒋淳熙亲自派来,身份也不会低,沈妙珠问起。
那人笑道:“夫家姓黄,婆子有幸照顾了世子几年。”
即便不是奶/娘。也应该是近身照顾的人。
沈妙珠面上带了几分敬重。
“没想到是黄妈妈,周姐姐既然病了,派个丫鬟过来说一声也就是了。情知和守知我也是熟识的。”
黄妈妈目光微动,说道:“她们也染了病,这才……”
是什么病让主仆二人懂事染上不说,为何好端端周家不住,反而去了留阳侯府,寄人篱下的日子,沈妙珠是亲历过的。她不认为周姐姐在蒋家会比她在郑家更自如一些。
沈妙珠重又看向黄妈妈,目光狐疑。
黄妈妈面上带笑。
沈妙珠叹气。
她叫来春景:“你去普骊居找郑妈妈,就说我的意思,让她把那二十年分的匣子给我。”春景应声而去。
她去得飞快,没多时就喘着气回来。
沈妙珠接过交给黄妈妈:“我知留阳侯府必然不会委屈了周姐姐,只是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黄妈妈笑道:“沈姑娘放心,婆子一定亲自交到表姑娘手里。”
沈妙珠听了心里松了一口气。
塘栖几次接触,那蒋淳熙待周姐姐应该有几分真心,黄妈妈既然能照顾接触,也应该不是什么不能见人的传染病。
回到留阳侯府,黄妈妈才下了马车就被人请了过去。
“夫人。”
“你且看看,那沈家姑娘如何?”蒋夫人急急问道。
黄妈妈笑:“是我们多想了,那沈姑娘年龄尚小,堪堪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岂能比得上表姑娘?”
青涩和甜美多汁的果子,任谁也应该会选择后者。
蒋夫人似释然又好像可惜地笑了。
“我这不是难得从他嘴里听到一个姑娘家的名字,又是他亲口说无论对方有什么要求一并答应。”
“说起这个,奴婢当时也是忐忑,沈家姑娘送了二十年分的人参。”黄妈妈把匣子打开。
这样年份的人参,留阳侯府只多不少。
蒋夫人瞥了一眼,就把目光移开,眉染轻愁:“我那姐姐,没见到人念着想着。这见到人,又伤了她的心。也是淳熙去的巧,否则我哪能知道?都是女儿,手心手背难道不都是肉?”
这周尚书家的事情,黄妈妈也是听得咋舌。
当年花了那么大气力保住表姑娘,如今好不容易回来了,这才多久就伤了两回,也不知道这周家怎么变得如此。
说起周紫嫣的事情,郑氏也是感慨:“她可是个好的。你哥哥不是同那留阳侯府的世子认识?等缓过一阵子,让他带你去。”
沈妙珠也有此意。
只是纵然放心不下,她也对周姐姐十分信任。她不应该是一个把自己困入险境的人,那人参也算是物归原主。
“对了,娘,您看这两处院子如何。”沈妙珠掏出一张纸,正是她之前看的西园布局图。其中两处被她勾出来,一处在蕉下院西北方约两盏茶的时间,若是要去普骊居必然要经过蕉下院前面的青石板路。
郑氏摇了摇头。
沈妙珠不解。
郑氏点了点蕉下院的位置,不赞同地说道:“你想要把人盯住,却又怎么不想想蕉下院的动静也容易被对方看了个清楚。”就那么一条道路,一天经过个十次八次,还能拦着不让人走?
沈妙珠有些气馁:“那另一处是不是也不妥当。”
虽说选了两处,可另一处基本上就是空幌子。
郑氏笑道:“挺好的。”
沈妙珠不信。
郑氏收起图纸对一旁的金妈妈说道:“去问一下大嫂身边的管事妈妈,就按那边的规例来布置院子。”
金妈妈笑着说好。
“娘虽然希望你成长,当不愿意拔苗助长。你在郑家虽说姐妹间有小摩擦,却是甚少经历这些。娘不急,你哥哥也不急,珠珠儿就按着你应有的步伐慢慢成长。”郑氏不希望女儿是十多年前到处碰壁被血淋醒的自己,也不愿意她立刻成长到现在的自己,那太沧桑了。“小姑娘家,本就是像你这样,不然父母兄长凭什么对你教导。”
沈妙珠敛神。
娘亲之所以不说第二处,应该是想让她亲自发现。
罢了,她也不愿意生活在被人的眼皮子底下,其他的院子也不见得比第二处更合适,而且娘亲知道了,兄长那边也不会远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兄长即便不是诸葛,可也应该是个香气袭人的皮匠。
……
管事妈妈来请示金妈妈的事情。
胡氏一声冷笑:“这是要扒我身上吸血了?罢了,送佛送到西,让人把册子送过去。”冯姨娘若是喜欢,还能等到现在母女还住在一处?
三房嫡系没有回来之前,同住一个院的三弟和冯姨娘母女看起来多像一家人啊。
……
沈若芳很早就到了蕉下院。
沈妙珠得知的时候,忍不住看了看天色,就是有小马车,也是来得太早了吧。
人来了总不能拒在门外。
沈妙珠走了出去。
身上是淡绿的薄袄,月牙白的综裙,看着就像一朵清丽的栀子花。这是她对沈若芳的第一印象。
回到沈家数日,两人算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面对面了。
沈妙珠打量她的同时,对方也在暗中比量。
“二姐。”
她笑起来像骄阳,沈若芳睫毛轻颤,柔声说道:“我可以叫你珠珠儿吗?”
“当然。”
沈若芳笑了起来。
对于排序的问题,一如府里其他人,她也是不愿提起。
就像捉迷藏,谁先被捉到谁就输了。
而谁先提起,就惹了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