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路遇陈永华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重回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
荷兰人这个时候已经将岸上的士兵接了回去,连忙起锚开船,先离开这危险海域再说,荷兰人一走,海滩上遗留的好几门火炮就成了明军的战利品了,加上之前打扫战场得到的五百多支燧发枪,明军这一仗收获颇丰啊,将这些战利品都收走,明军也帮了荷兰人一个忙,项玉知道荷兰人还在望着战场的伤员,于是下令让士兵将这些伤员清理搬运到一边去,这才从容撤离。
项玉之所以不处死这些荷兰人,一是他不想杀俘虏,更何况是伤兵,第二是将这些伤员留给荷兰人将会成为他们的一个沉重的负担,荷兰人不仅兵力大减,而且还要分派人手去照顾这些伤兵,如此一来他们就再也没有办法去袭扰劫掠岛上的其他地方了。
这样也算是项玉为明军出了最后的一份力吧,这一仗打到现在,承天府里面的上万明军没有一人出来支援,明军内部只顾着权力的争斗,底盘的争夺,项玉不想将自己搅和进去,他决定带着士兵和一些百姓向北迁徙,北边暂时还没有比较强大的势力,暂时可以提供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台湾岛上的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只有有限的黄金、煤、石油和铁矿,其中石油主要集中在西部靠近台湾海峡这一带,在今天的台中地区就有石油的分布,而北边的基隆地区则有比较丰富的铁矿和煤炭,这个对于项玉的军队发展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毕竟这个时候的武器锻造都需要铁矿和煤炭。
而且台湾的森林资源丰富,基隆后面的山间遍布森林,其中不乏一些年岁很久的古木,这些树木都可以用来制作船只,发展航运和战船,一台北为依托可以向北发展,进一步占据琉球群岛,然后借助航运跟高丽和日本进行贸易。
这个时候由于荷兰人的不断四处劫掠袭击,很多台湾南部的汉人都在向北边迁徙,项玉大军一路北上收编了很多这样的百姓,他们大多拖家带口,不仅行动缓慢,而且还很容易遭到土人的袭击,岛上的原住民经过荷兰人多年的挑拨,对于汉人十分仇视,他们敌视这些外来人,认为汉人抢走了他们的土地侵犯了他们的神灵,即使汉人被向北迁徙的时候尽量沿着西部靠海这一边走,这些土人还是会时常出现在汉人迁徙的必经之路进行袭扰,他们不仅抢劫财务,而且还将男人杀死,女人和小孩掳走作为奴隶。
项玉派出军队对这些土人进行了追击,将他们掳走的妇女孩童救了出来,路上的其他汉人见到明军纷纷加入队伍之中,项玉对于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十分欢迎的,毕竟这个时候多一个人口,就多一份力量,而且放任他们不管的话路上也十分不安全,这些人可能会有麻烦。
由于大军中加入了难民,所以军队的行军速度也降低了很多,好在军队并没有什么作战任务,并不急着赶路,加上军粮还暂时充足,虽然多了很多张吃饭的口,但是也还能供应的起。
台湾南北长度并不长,差不多只有八百里路左右,项玉他们一天只能走上差不多六十里路,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七月份了,一天之中正午的时候气候炎热,烈日当空,在这种情况下面大队人马为了避免出现中暑的情况,不得不在阴凉地里面暂时休整,等到下午气温稍减之后才能继续赶路,好在众人精神都很好,并没有出现掉队的情况。
在这些难民之中项玉发现了一个明军中的大人物——陈永华,陈永华又叫陈近南,是鹿鼎记里面韦小宝的师父,鹿鼎记中将他描写的武艺超群,赤胆忠心,而现实中陈永华确实是身怀武艺,只是是不是如同鹿鼎记里面写的那样就不知道了。
陈永华本来是郑经的授业老师,郑经对陈永华也是比较看重的,郑经放弃金门的时候还没有忘记带上他的这个老师,但是由于败军对于郑经的离心离德,加上冯信的出兵威胁,郑经吓得连夜逃窜,这一次却将他这个老师给丢下了,陈永华不敢带在台南,他害怕冯信会将他抓去,加上他对明军的失望,使得陈永华跟着普通汉人一样向北迁徙,不过这一次他却遇到了项玉。
说来也是巧合,项玉之前并没有见过陈永华,因此并不认识他,而陈永华对项玉这个名不见经传,手中又没什么兵力的明军低级将领也没什么印象,所以两人应该是没有什么交集的才是,可是项玉的军中的文书何安却是一直仰慕陈永华的才学,他曾和陈永华一起共事过,因此人士陈永华,这才从人群中将陈永华给找了出来。
项玉对于陈永华表现得很看重,亲自去迎请他随大军一起前行,陈永华只是不允,项玉再三邀请,陈永华这才同意,项玉不禁感叹,这时候古代的文人真是酸。
不过项玉觉得身边却是缺少一个给自己出谋划策的人,虽然不知道这个陈永华靠不靠谱,但是感觉何安很崇拜他的样子,应该还是有两把刷子,项玉突然想起了刘备三顾茅庐然后跟诸葛亮分析天下局势,这才有了闻名天下的隆中对,既然如此为何不考校他一番。
这个时候正值正午,太阳十分毒辣的挂在当空,大队无法继续前行了,众人纷纷寻找阴凉的地方休息,项玉请陈永华坐在他的身边,让士兵在地上铺上一张凉席,请陈永华坐下,陈永华谦让一番之后却之不恭了,项玉随即也坐了下来,两人聊了些眼下的热门话题,气氛显得比较融合,项玉发现陈永华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显得十分从容淡定,言谈举止都显得从容不迫,好像猜透了项玉的心思。
项玉觉得不再拐弯抹角了,于是问道:“先生此番选择北去,定是有一番计较的,此则与在下的想法倒是一致,可否请问先生以为当今台湾之势如何?”
项玉将一个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率先抛了出来,这个时候士兵端上两碗凉茶,陈永华先不忙着回答,端起茶碗品了一口,赞叹的:“好茶!”
项玉心里疑惑这就是普通的茶叶,甚至带一点苦味,是军中用来预防水土不服而特意煎熬的,每当休息的时候明军士兵都会将煮好的茶水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中,一方面是补充水分,另一方面还可以祛毒和预防水土不服。
陈永华放下茶碗,看着远方,循着他的视线望过去是一片密密麻麻的丛林,穿过丛林就是台湾海峡了,项玉推测他或许是在眺望大陆,这不禁让他想到了后世台湾的一位诗人,余光中,而他的那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不由得让人记忆犹新。
荷兰人这个时候已经将岸上的士兵接了回去,连忙起锚开船,先离开这危险海域再说,荷兰人一走,海滩上遗留的好几门火炮就成了明军的战利品了,加上之前打扫战场得到的五百多支燧发枪,明军这一仗收获颇丰啊,将这些战利品都收走,明军也帮了荷兰人一个忙,项玉知道荷兰人还在望着战场的伤员,于是下令让士兵将这些伤员清理搬运到一边去,这才从容撤离。
项玉之所以不处死这些荷兰人,一是他不想杀俘虏,更何况是伤兵,第二是将这些伤员留给荷兰人将会成为他们的一个沉重的负担,荷兰人不仅兵力大减,而且还要分派人手去照顾这些伤兵,如此一来他们就再也没有办法去袭扰劫掠岛上的其他地方了。
这样也算是项玉为明军出了最后的一份力吧,这一仗打到现在,承天府里面的上万明军没有一人出来支援,明军内部只顾着权力的争斗,底盘的争夺,项玉不想将自己搅和进去,他决定带着士兵和一些百姓向北迁徙,北边暂时还没有比较强大的势力,暂时可以提供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台湾岛上的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只有有限的黄金、煤、石油和铁矿,其中石油主要集中在西部靠近台湾海峡这一带,在今天的台中地区就有石油的分布,而北边的基隆地区则有比较丰富的铁矿和煤炭,这个对于项玉的军队发展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毕竟这个时候的武器锻造都需要铁矿和煤炭。
而且台湾的森林资源丰富,基隆后面的山间遍布森林,其中不乏一些年岁很久的古木,这些树木都可以用来制作船只,发展航运和战船,一台北为依托可以向北发展,进一步占据琉球群岛,然后借助航运跟高丽和日本进行贸易。
这个时候由于荷兰人的不断四处劫掠袭击,很多台湾南部的汉人都在向北边迁徙,项玉大军一路北上收编了很多这样的百姓,他们大多拖家带口,不仅行动缓慢,而且还很容易遭到土人的袭击,岛上的原住民经过荷兰人多年的挑拨,对于汉人十分仇视,他们敌视这些外来人,认为汉人抢走了他们的土地侵犯了他们的神灵,即使汉人被向北迁徙的时候尽量沿着西部靠海这一边走,这些土人还是会时常出现在汉人迁徙的必经之路进行袭扰,他们不仅抢劫财务,而且还将男人杀死,女人和小孩掳走作为奴隶。
项玉派出军队对这些土人进行了追击,将他们掳走的妇女孩童救了出来,路上的其他汉人见到明军纷纷加入队伍之中,项玉对于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十分欢迎的,毕竟这个时候多一个人口,就多一份力量,而且放任他们不管的话路上也十分不安全,这些人可能会有麻烦。
由于大军中加入了难民,所以军队的行军速度也降低了很多,好在军队并没有什么作战任务,并不急着赶路,加上军粮还暂时充足,虽然多了很多张吃饭的口,但是也还能供应的起。
台湾南北长度并不长,差不多只有八百里路左右,项玉他们一天只能走上差不多六十里路,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七月份了,一天之中正午的时候气候炎热,烈日当空,在这种情况下面大队人马为了避免出现中暑的情况,不得不在阴凉地里面暂时休整,等到下午气温稍减之后才能继续赶路,好在众人精神都很好,并没有出现掉队的情况。
在这些难民之中项玉发现了一个明军中的大人物——陈永华,陈永华又叫陈近南,是鹿鼎记里面韦小宝的师父,鹿鼎记中将他描写的武艺超群,赤胆忠心,而现实中陈永华确实是身怀武艺,只是是不是如同鹿鼎记里面写的那样就不知道了。
陈永华本来是郑经的授业老师,郑经对陈永华也是比较看重的,郑经放弃金门的时候还没有忘记带上他的这个老师,但是由于败军对于郑经的离心离德,加上冯信的出兵威胁,郑经吓得连夜逃窜,这一次却将他这个老师给丢下了,陈永华不敢带在台南,他害怕冯信会将他抓去,加上他对明军的失望,使得陈永华跟着普通汉人一样向北迁徙,不过这一次他却遇到了项玉。
说来也是巧合,项玉之前并没有见过陈永华,因此并不认识他,而陈永华对项玉这个名不见经传,手中又没什么兵力的明军低级将领也没什么印象,所以两人应该是没有什么交集的才是,可是项玉的军中的文书何安却是一直仰慕陈永华的才学,他曾和陈永华一起共事过,因此人士陈永华,这才从人群中将陈永华给找了出来。
项玉对于陈永华表现得很看重,亲自去迎请他随大军一起前行,陈永华只是不允,项玉再三邀请,陈永华这才同意,项玉不禁感叹,这时候古代的文人真是酸。
不过项玉觉得身边却是缺少一个给自己出谋划策的人,虽然不知道这个陈永华靠不靠谱,但是感觉何安很崇拜他的样子,应该还是有两把刷子,项玉突然想起了刘备三顾茅庐然后跟诸葛亮分析天下局势,这才有了闻名天下的隆中对,既然如此为何不考校他一番。
这个时候正值正午,太阳十分毒辣的挂在当空,大队无法继续前行了,众人纷纷寻找阴凉的地方休息,项玉请陈永华坐在他的身边,让士兵在地上铺上一张凉席,请陈永华坐下,陈永华谦让一番之后却之不恭了,项玉随即也坐了下来,两人聊了些眼下的热门话题,气氛显得比较融合,项玉发现陈永华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显得十分从容淡定,言谈举止都显得从容不迫,好像猜透了项玉的心思。
项玉觉得不再拐弯抹角了,于是问道:“先生此番选择北去,定是有一番计较的,此则与在下的想法倒是一致,可否请问先生以为当今台湾之势如何?”
项玉将一个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率先抛了出来,这个时候士兵端上两碗凉茶,陈永华先不忙着回答,端起茶碗品了一口,赞叹的:“好茶!”
项玉心里疑惑这就是普通的茶叶,甚至带一点苦味,是军中用来预防水土不服而特意煎熬的,每当休息的时候明军士兵都会将煮好的茶水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中,一方面是补充水分,另一方面还可以祛毒和预防水土不服。
陈永华放下茶碗,看着远方,循着他的视线望过去是一片密密麻麻的丛林,穿过丛林就是台湾海峡了,项玉推测他或许是在眺望大陆,这不禁让他想到了后世台湾的一位诗人,余光中,而他的那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不由得让人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