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仙,佛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修仙练气》最新章节!
这本书的仙位,是地仙,天仙,玄仙,真仙,金仙,太乙金仙,大罗金仙,混元大罗金仙。其实这也是作者我,从自己所看过的一些洪荒小说中,选取的比较感觉精炼的一条路子。
我看洪荒小说,等级不是这样分的,我感觉会十分的无趣。不过我们这洪荒类型小说,现在一般都是只现代的。而古时仙位可不是这么划分的,它更精炼,也更到位,不过就是,哎,作者我被现代小说荼毒了,改不了啊。
这大罗金仙,网洛上是这样描述的:
问世间谁人无忧,唯神仙逍遥无忧。大罗金仙居于大罗天,不老不死永生不灭,仙境极乐无所忧愁。红尘凡人居于地界,顺生应死繁衍不息,得失苦乐情欲交炽。对修仙者而言,世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在时间长河中不过转眼云烟,只有飞升紫府位列仙班,才是永恒的追求。“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闻道有先后,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皆济世度人为宗旨。不过修仙长生是夺造化之能的逆天举动,会受到天劫的制衡考验,飞升之路极为崎岖难行。
天劫是自然界对强横生命的一种制约,只有经历过天劫的洗礼蜕变,才能炼就神体超然物外,渡不过者则化为劫灰重归天地本源。早期的修仙者并没有这种烦恼,生命不到一定年限,天劫并不会降临。但当修仙功法不断完善,有效的修炼法门大量普及,长生变得轻而易举后,如何抵御天劫就成了莜关修仙者生死的头等大事。修炼,成为绝大部分修仙者的主要日常事务。
为了飞升天界或抗劫保命,无论正邪旁门都极为重视修炼。正道偏重内炼自身精元,旁门喜好借助自然能量,邪派流行采补夺元炼魂,各派修炼的方式途径不同,但飞升上界都需要经历各种天劫考验。浩瀚天威是检验修仙者修炼成果的试金石,即使借助法宝主动舍弃肉身“兵解”逃脱,迟早还是要重新面对考验。修仙者修炼之法门,主要由“缘”与“学”组成:
“修仙之缘”由天缘、地缘、人缘三法组成,天缘取象于天,望气观星,取日月精,餐紫霞服玉露,合天之德。地缘则要讲究:法、侣、财、地。其中“地”字最是关键,要以北斗之气寻地眼所在,具一方灵气,顺地之道。人缘一要自身为不世仙才,二要天人合一,心境无碍。所以修仙者之人应具有大毅力、大志愿、大勇气,经多年苦修方能有成。
神仙品次
道教认为修道有先后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层次之分。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又把神仙分为七阶: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太阴。而北周的《无上密要》则从得道成仙的层次出发,将神仙分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极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为人死后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后也有升仙的希望与机遇,从而说明南北朝时已有“鬼仙”的说法。唐时的《天隐子》又将神仙分为五类,称:在人称人仙,在地称地仙,在天称天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者称神仙。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条目中则将神仙分为九品,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这与《太真科》的分类方法大致相同。总之,关于仙品的分类方法很多,后来《仙术秘库》对其加以归纳总结,称“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础。
一.天仙品位亦称“仙人”、“飞仙”、“大罗金仙”。指居于天府、能举行飞升的神仙。《天仙品》:“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抱扑子内篇、论仙》与《仙术秘库》均其列为第一等。《墉城集仙录》将升天之仙分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若从修炼角度上看,天仙为修证之最上一成,修炼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炼虚合道”的大成境界。届时神光普照,化身万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阔,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天地开时,开辟度人。
至于果位,这个词,准确的说是佛教的专业用语,这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
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
小乘佛教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可能有第二个佛,可见佛在小乘佛教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大乘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而作者我在写地仙时描述了“地仙果位”,还有天仙果位,呃,其实也是客串下吧,听起来比较拉风,书友勿怪。
这佛教的佛位等级呢,暂时就佛,菩萨,罗汉,佛陀。佛大罗,菩萨太乙,罗汉金仙,佛陀金仙以下。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这佛教的位置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佛位,菩萨位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境界高的不一定有相应的位置。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级和最受敬拜的对象,主要的共有十五佛;但有的佛广受敬拜,有的佛却遭冷落。十五佛中,仅释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过做人的历史,后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无历史根据。因为佛教特别注重「人修道、人开悟,人成佛」的三个「人」的修行佛道过程,所以任何佛、菩萨如没有在这世界做过人、修过道的历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种想象中的崇拜对象罢了。但佛教却另编出一套神话,说某佛在无量劫前如何发心修道而成佛,但都无历史根据,不足无信。
按「佛」一,梵文 Buddha,意为「知」、「悟」,原指佛教修道人知道明白了佛教的「因缘法」等教理而言,本无任何神秘色彩。与释迦同时代的耆那教教祖尼提陀菩提子(Nigantha Nataputu),也被他的信徒称为Buddha呢!但释迦经后代佛教徒予以神化后,佛陀释迦也变成有如上帝一般了。佛教觉生杂志在社论中指出,「先就佛陀而言,后来,渐次神圣化、神秘化,无形中人间的、历史的佛陀,慢慢地被一幕幕的神话掩饰成非人间寓言的佛陀了。……观今日信仰佛陀者,或视诸为神明,或比诸为上帝,神佛不分……」(见该利,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
十五佛的名称称是:释迦牟尼佛、大日如来、卢遮那佛、阿弥陀佛、药师如来、宝生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开敷华王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宝幢如来、一字金轮佛顶、佛眼佛母尊、多宝如来、定光如来。「如来」,梵文是Tathagata意为「如实地到达」、「宣示如实之理者」、「如实的觉者」、「如实的教师」。「如」,如实(Tatha),「来」,到达(gata)。此「如来」为释迦的十个称号之一,以后,「如来」也被用别的佛上。
除以上主佛十五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说法。根据「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名经」、「未来星宿千佛名经」等所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三世,佛名多至三千。其中且有什么「南无电灯光佛」、「南无光游戏佛」之类的,真是无奇不有。再根据「贤劫经第八叹古品」,当喻星宿劫时,有八万佛出现,重清净劫时,有八万四千佛出世。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也就显得不希奇了。南传小乘佛教泰国,只尊释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发生前的遗风,泰国的几个大寺院,只供奉释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释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萨。
二、菩萨部
菩萨,又作菩提萨陲,梵文 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Bodhi(觉,菩提),Sattva(有情,众生)。根据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劝人发菩提心,就是发菩萨心。我国已故太虚法师说:「凡发菩提心学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萨。」所以,「菩萨」原是佛教中一个极普通的称呼,既适用于僧尼,也适用于在家学佛的居士们。
佛教把全宇宙的灵界与佛界划入「十界」之中,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以上称为「六迷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以上为「四悟界」。即是说,佛是最高,菩萨次之。据说菩萨(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渐次上进。从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称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觉」、「妙觉」位、最后一个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萨的思想,以后也逐渐起了变化,予以神化,最后竟产生了许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萨出来了。这些在天上宇宙间菩萨,有男有女,据说能赐人幸福与快乐。但我们从宗教学的立场来看,与其称他(她)们为菩萨,毋宁说这是佛教中的一种变相多神多灵崇拜,与原始佛教的无神论,不知已相距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了。
菩萨部中较重要的菩萨有: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不空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三十三体观音、叶衣观音、大白衣观音、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另又有廿五菩萨的说法,自观世音菩萨至无边身菩萨,共廿五尊。据说他们都是保护那些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马鸣、龙树、世亲三人,也都被称为菩萨。以上的许多菩萨都受佛教徒敬拜。
除以上的佛、菩萨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马头明王、大元帅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门天、广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罗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宝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属部」神将:药师十二神将、般若守护十六善神、普贤十罗刹女、十六罗……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许多鬼神,各有专司,或为佛教的护法,或赐人福乐,或服侍于天界等不一,他(她)们有的广受佛教徒敬拜。单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萨、神、鬼等的数目,便多至两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释迦牟尼佛当年的十大弟子,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台湾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庙,还供有关公、妈祖、吕纯阳、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张天师、太上老君……等与道教及民间信仰有关的神明,让人膜拜。这些塑像原与佛教无关,但为了适应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经济收入起见,有些佛教寺庙也竟乐此不疲。
至于罗汉,佛陀,就不多说,书友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
这本书的仙位,是地仙,天仙,玄仙,真仙,金仙,太乙金仙,大罗金仙,混元大罗金仙。其实这也是作者我,从自己所看过的一些洪荒小说中,选取的比较感觉精炼的一条路子。
我看洪荒小说,等级不是这样分的,我感觉会十分的无趣。不过我们这洪荒类型小说,现在一般都是只现代的。而古时仙位可不是这么划分的,它更精炼,也更到位,不过就是,哎,作者我被现代小说荼毒了,改不了啊。
这大罗金仙,网洛上是这样描述的:
问世间谁人无忧,唯神仙逍遥无忧。大罗金仙居于大罗天,不老不死永生不灭,仙境极乐无所忧愁。红尘凡人居于地界,顺生应死繁衍不息,得失苦乐情欲交炽。对修仙者而言,世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在时间长河中不过转眼云烟,只有飞升紫府位列仙班,才是永恒的追求。“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闻道有先后,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皆济世度人为宗旨。不过修仙长生是夺造化之能的逆天举动,会受到天劫的制衡考验,飞升之路极为崎岖难行。
天劫是自然界对强横生命的一种制约,只有经历过天劫的洗礼蜕变,才能炼就神体超然物外,渡不过者则化为劫灰重归天地本源。早期的修仙者并没有这种烦恼,生命不到一定年限,天劫并不会降临。但当修仙功法不断完善,有效的修炼法门大量普及,长生变得轻而易举后,如何抵御天劫就成了莜关修仙者生死的头等大事。修炼,成为绝大部分修仙者的主要日常事务。
为了飞升天界或抗劫保命,无论正邪旁门都极为重视修炼。正道偏重内炼自身精元,旁门喜好借助自然能量,邪派流行采补夺元炼魂,各派修炼的方式途径不同,但飞升上界都需要经历各种天劫考验。浩瀚天威是检验修仙者修炼成果的试金石,即使借助法宝主动舍弃肉身“兵解”逃脱,迟早还是要重新面对考验。修仙者修炼之法门,主要由“缘”与“学”组成:
“修仙之缘”由天缘、地缘、人缘三法组成,天缘取象于天,望气观星,取日月精,餐紫霞服玉露,合天之德。地缘则要讲究:法、侣、财、地。其中“地”字最是关键,要以北斗之气寻地眼所在,具一方灵气,顺地之道。人缘一要自身为不世仙才,二要天人合一,心境无碍。所以修仙者之人应具有大毅力、大志愿、大勇气,经多年苦修方能有成。
神仙品次
道教认为修道有先后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层次之分。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又把神仙分为七阶: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太阴。而北周的《无上密要》则从得道成仙的层次出发,将神仙分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极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为人死后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后也有升仙的希望与机遇,从而说明南北朝时已有“鬼仙”的说法。唐时的《天隐子》又将神仙分为五类,称:在人称人仙,在地称地仙,在天称天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者称神仙。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条目中则将神仙分为九品,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这与《太真科》的分类方法大致相同。总之,关于仙品的分类方法很多,后来《仙术秘库》对其加以归纳总结,称“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础。
一.天仙品位亦称“仙人”、“飞仙”、“大罗金仙”。指居于天府、能举行飞升的神仙。《天仙品》:“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抱扑子内篇、论仙》与《仙术秘库》均其列为第一等。《墉城集仙录》将升天之仙分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若从修炼角度上看,天仙为修证之最上一成,修炼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炼虚合道”的大成境界。届时神光普照,化身万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阔,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天地开时,开辟度人。
至于果位,这个词,准确的说是佛教的专业用语,这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
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
小乘佛教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可能有第二个佛,可见佛在小乘佛教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大乘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而作者我在写地仙时描述了“地仙果位”,还有天仙果位,呃,其实也是客串下吧,听起来比较拉风,书友勿怪。
这佛教的佛位等级呢,暂时就佛,菩萨,罗汉,佛陀。佛大罗,菩萨太乙,罗汉金仙,佛陀金仙以下。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这佛教的位置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佛位,菩萨位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境界高的不一定有相应的位置。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级和最受敬拜的对象,主要的共有十五佛;但有的佛广受敬拜,有的佛却遭冷落。十五佛中,仅释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过做人的历史,后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无历史根据。因为佛教特别注重「人修道、人开悟,人成佛」的三个「人」的修行佛道过程,所以任何佛、菩萨如没有在这世界做过人、修过道的历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种想象中的崇拜对象罢了。但佛教却另编出一套神话,说某佛在无量劫前如何发心修道而成佛,但都无历史根据,不足无信。
按「佛」一,梵文 Buddha,意为「知」、「悟」,原指佛教修道人知道明白了佛教的「因缘法」等教理而言,本无任何神秘色彩。与释迦同时代的耆那教教祖尼提陀菩提子(Nigantha Nataputu),也被他的信徒称为Buddha呢!但释迦经后代佛教徒予以神化后,佛陀释迦也变成有如上帝一般了。佛教觉生杂志在社论中指出,「先就佛陀而言,后来,渐次神圣化、神秘化,无形中人间的、历史的佛陀,慢慢地被一幕幕的神话掩饰成非人间寓言的佛陀了。……观今日信仰佛陀者,或视诸为神明,或比诸为上帝,神佛不分……」(见该利,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
十五佛的名称称是:释迦牟尼佛、大日如来、卢遮那佛、阿弥陀佛、药师如来、宝生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开敷华王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宝幢如来、一字金轮佛顶、佛眼佛母尊、多宝如来、定光如来。「如来」,梵文是Tathagata意为「如实地到达」、「宣示如实之理者」、「如实的觉者」、「如实的教师」。「如」,如实(Tatha),「来」,到达(gata)。此「如来」为释迦的十个称号之一,以后,「如来」也被用别的佛上。
除以上主佛十五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说法。根据「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名经」、「未来星宿千佛名经」等所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三世,佛名多至三千。其中且有什么「南无电灯光佛」、「南无光游戏佛」之类的,真是无奇不有。再根据「贤劫经第八叹古品」,当喻星宿劫时,有八万佛出现,重清净劫时,有八万四千佛出世。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也就显得不希奇了。南传小乘佛教泰国,只尊释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发生前的遗风,泰国的几个大寺院,只供奉释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释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萨。
二、菩萨部
菩萨,又作菩提萨陲,梵文 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Bodhi(觉,菩提),Sattva(有情,众生)。根据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劝人发菩提心,就是发菩萨心。我国已故太虚法师说:「凡发菩提心学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萨。」所以,「菩萨」原是佛教中一个极普通的称呼,既适用于僧尼,也适用于在家学佛的居士们。
佛教把全宇宙的灵界与佛界划入「十界」之中,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以上称为「六迷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以上为「四悟界」。即是说,佛是最高,菩萨次之。据说菩萨(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渐次上进。从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称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觉」、「妙觉」位、最后一个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萨的思想,以后也逐渐起了变化,予以神化,最后竟产生了许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萨出来了。这些在天上宇宙间菩萨,有男有女,据说能赐人幸福与快乐。但我们从宗教学的立场来看,与其称他(她)们为菩萨,毋宁说这是佛教中的一种变相多神多灵崇拜,与原始佛教的无神论,不知已相距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了。
菩萨部中较重要的菩萨有: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不空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三十三体观音、叶衣观音、大白衣观音、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另又有廿五菩萨的说法,自观世音菩萨至无边身菩萨,共廿五尊。据说他们都是保护那些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马鸣、龙树、世亲三人,也都被称为菩萨。以上的许多菩萨都受佛教徒敬拜。
除以上的佛、菩萨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马头明王、大元帅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门天、广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罗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宝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属部」神将:药师十二神将、般若守护十六善神、普贤十罗刹女、十六罗……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许多鬼神,各有专司,或为佛教的护法,或赐人福乐,或服侍于天界等不一,他(她)们有的广受佛教徒敬拜。单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萨、神、鬼等的数目,便多至两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释迦牟尼佛当年的十大弟子,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台湾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庙,还供有关公、妈祖、吕纯阳、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张天师、太上老君……等与道教及民间信仰有关的神明,让人膜拜。这些塑像原与佛教无关,但为了适应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经济收入起见,有些佛教寺庙也竟乐此不疲。
至于罗汉,佛陀,就不多说,书友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