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阿思本舰队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龙腾1856》最新章节!
曾纪泽想找人买下阿思本舰队,一共有七艘战舰,都是蒸汽动力的铁皮军舰,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算是先进的战舰了,因为这些战舰的火炮相对比较厉害。
作为一名海军舰长,曾纪泽对中国海权的历史很了解:康乾盛世之后,因为台湾也收复了,承平日久,清朝的海防逐渐被满清统治者遗忘。到了十九世纪,满清的海防千疮百孔,水师官兵腐化,纪律松懈,武备废弛;水师战船规模小,火炮少,且年久失修,几乎无战斗力可言;各地炮台也是陈旧废弃,形同虚设;炮弹质量更是差不可言,威力如同隔靴搔痒。
早在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阿美士德号”借访华使团之名,对中国近海航道进行侦察测量。英国人看到清朝装备最好的广东水师,战舰仍都是旧式木帆船,最大的全长30多米,载炮30门,全是旧式土炮。当时英军舰船最大者长33.5丈,宽6丈,分三层,安炮72门,每船可载7000余人;小船都长27丈,安炮30门。英军大炮的射击距离可达10里以外,且可连续施放,准确率高。中英海上力量的差别可为天壤之别。
他们回国后宣称:“由大小不同的一千艘船只组成的整个中国舰队,都抵御不了一艘英国战舰”,这个考察团的负责人麦尔公爵在1835年致英国外交大臣卡尔的信中表示,只需一艘主力舰、二艘大巡洋舰、六艘三等军舰、三十四艘武装轮船和六百名陆战官兵,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沿海中国海军的全部威信一扫而光,并把数千只土著商船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下”。
英国随即毫不犹豫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清军的水师果然都不堪一击,一溃千里,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当时一些开明的大清官员,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海防废弛将带来的恶果,纷纷进谏呼吁加强海防建设。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提出了“建立船炮水军、固守海疆”的设想,堪称近代中国向洋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则大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方略,成为近代杰出的海防思想启蒙家。
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后刚抵到广州时,便见识了西洋的坚船利炮。他从美国人手中购买了一艘排水量1200吨的“甘米力治”号商船。并将其改为装有34门炮的兵船。而且林则徐还并仿造了一批西洋火炮。在发配新疆的途中,林则徐进一步强调:“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
在签订《南京条约》前夕,道光皇帝也认为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双方海军装备相差悬殊,造成“其来不可拒,其去不可追”的被动挨打局面,他诏令沿海各省赶造或购买大号战船,并要多安重火炮。
可惜清朝还没来得及加强海防,太平天国起义和历时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相继开始,英法侵略者凭借海军舰队的巨大优势,横行于中国的万里海疆,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直导京城。结果皇帝被迫撤离,京城被攻占,圆明园横遭洗劫。
中国有志之士莫不义愤填膺,亟思筹海之策,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落后。曾纪泽也跟父亲曾国藩谈过海防的事,曾国藩提倡“师夷智以造炮制船”,让中国人自己造蒸汽兵轮。但是这想法不太现实。中国人自己造兵轮,费钱不说,速度太慢,质量也不佳。比如安庆军械所设计建造的中国第一艘蒸汽机兵轮船“黄鹄“号,造价白银八千两,长只有17米,航速只有6节。排水量只有几十吨。
曾纪泽认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主张购买西方先进武器来武装自己的军队。虽然这样的想法不是长远之计,但在清朝末期的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这样的办法是最快最有效的,购舰比自主研发军舰要快,要好。所以曾纪泽想把阿思本舰队的战舰买下来,武装淮扬水师。
阿思本舰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产物,当时英法和满清朝廷签订新条约后,开始倾向加强与满清皇室合作,
在1861年7月7日,,代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向负责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訢建议:“你们可以购买英国军舰,克复沿海失守各处,直接从水路攻破南京。”
赫德为恭亲王拟定了一份诱人的时间表:如果1861年年底派人订购船只,次年9月,船只就可全部到华,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1863年4月即可投入长江作战,6日之内可抵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一天即可攻破南京城。
恭亲王在奏折中这样写道这样的话“兵贵神速、不容迟缓”;当天,咸丰皇帝即颁谕:“如能购买外洋跑船,剿贼必能得利”,同意“速购”。
同时,咸丰皇帝害下圣谕命江苏巡抚薛焕、两广总督劳崇光、福州将军文清迅速筹款购船。但可以不久,军舰还没买,咸丰皇帝便病逝热河,随即发生“祺祥政变”,购舰一事暂时搁浅。
1862年,李秀成兵围上海,恭亲王认为,上海一旦丢失,那么太平天国势力就有可能借助上海的优势地位,向西方各国购买大量的洋枪洋炮洋船,所以清廷需要尽快购买一批军舰来对付太平天国。
他马上派两广总督劳崇光才和正在广州的赫德进行协商,商定的结果为:由赫德代为向英国购买中号兵船3艘,小号兵船4艘以及船上所需火炮弹药。3月14日赫德写信给已回英国的李泰国,委托时在英国之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在英国购买及招募海军。募集外国水手军官,所需费用在各地海关税款中拨用。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赫德谈判的结果是以白银六十五万两购买七舰,外加全部人员。
7月8日,英国外交部正式致函海军部,要求允许阿思本“担任中国政府军事职务”,并发给许可状。第二天,海军部就通知阿思本:“兹奉海军部各位大臣的命令通知你,他们乐意对你发给许可状,让你暂时担任中国政府的军事职务。”同时被批准的还有皇家海军的几名少校军官。李泰国自作主张地把阿思本的年俸定为3000英镑,少校军官的年俸为700英镑。
8月30日,英国政府颁布发一项不经过会议同意就能生效的特别法令,授权李泰国和阿思本为中国政府组建陆海军部队,并允许招募和雇佣大英帝国的臣民。9月,虽然清政府购买船炮的正式“委托书”尚未到达伦敦,但是李泰国却已从皇家海军买下了8艘退役舰只,又自作主张地为中国的海军设计好了军旗,招募皇家海军官兵600余人,组成了舰队。
为避免引致英国国内民众的压力,李泰国向外称舰队是为清政府缉捕海盗,称之为英中联合舰队。英国海军部立即向皇家海军军官发出训令,要求尊重李泰国为中国选定的海军旗帜。英国政府为表彰李泰国组建“英中联合海军舰队”的功绩,特授予他大英帝国三等男爵勋章。
李泰国和阿思本两人还参照英国海军章程,制定了《英中联合舰队章程》:凡捕获船只、财货,三分之一归清政府,其余归舰船人员分配。李泰国强调:“我对中国人的态度是这样的:如果我帮助你们征税,只要外国人的质疑是对的,你们必须去做。如果你们不做的话,我就停止帮助你们……中国政府太腐朽了,不能依靠。我正努力要建造的结构的基础,得人工来创造。我的地位是作为一个外国人受中国政府雇佣来替他们执行某些工作,而不是受他们的差遣。我根本不需要说,一个高贵的人受亚洲野蛮人差遣的想法是非常荒谬的。我不是中国官员,而是一个没有头衔但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的外国顾问。因为我受到信任,受到尊重。”
按照恭亲王的想法,中国是采购整支舰队,并要求同时引进人才,在英国招募舰队的全套人马,这张订单的总预算高达白银80万两。
为拿到这张订单,英国驻华外交机构殚精竭虑,毕竟还有俄国、法国等虎视眈眈地盯着这桩大买卖。这单买卖作为大清帝国的首张海军订单,谁能喝到这碗“头汤”,谁就能在中国的海防中有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将自己的势力更深地扩张到亚洲。
英国好不容易抢到了订单后,却面临一个自己设立的障碍:1854年,英国通过了一个“中立法案”,宣布在太平天国战争中中立。而清政府这次痛下血本采购舰队,为的就是立即开赴前线对付太平军。一边是生意加“国家利益”,一边是道义加法律义务,而且,号称信仰基督教的太平天国玕王洪仁轩也在西方报纸上呼吁“洋兄弟”们不要做亲痛仇快的事情。
但是此时,太平天国本身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英国驻华代表巴夏礼访问天京之后,对太平天国表示了极端失望,他认为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来,他们本可以将南京建设成为新中国的首都,但十年中,太平天国却证明了自己充满着邪恶,到处进行摧毁和破坏,南京与其说是一个政府的首都,不如说是一群强盗的巢穴。他发电报回伦敦,认为向中国输出这样一支舰队,证明了英国在推广世界文明方面的自信,是在推广英国人的聪明才智和高尚道德,因为它是在帮助平息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一场大内乱。
这使得他的朋友,当时的英国首相、著名的鹰派人物巴麦尊勋爵也一反常态提出了中英友好,英国应该“扶清”。他在议会发表演说:“随着英中之间贸易的不断发展,英国应当帮助中国在国际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大清正在努力将自己融入到国际体系中,如果这时英国还不支持中国的变革,那无异于短视。阿思本舰队的使命之一就是为中英贸易的畅通扫清通道。英国应该全面帮助中国整顿财经体系、建立强大的陆海军,以抵御俄、法等国可能的侵略,他坦陈,维持中国稳定、推进中英贸易符合英国最大的利益,英国应当加强对华忠诚的、坦率的、友好的政策……”
十九世纪的国际政治,是非和道义都是以银子的成色作为标准的,英国首相巴麦尊的演说,在英国上下议员们的欢呼声中结束。英国海军、外交界和工商界人士也在议会中积极行动,要求废止中立法案,准许英国海军官兵为大清帝国“打工”,输出技术和人才。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双重拉动下,英国“亲华势力”迅速占据了上风,议会批准了阿思本舰队的采购和招募方案。
阿思本舰队最终在1863年正式成立,军舰七艘,另配备供应船两艘。整个舰队共装备火炮40余门,兵员400余人。李泰国购买各舰时已按其意愿命名,后来按要求全被改名:最好的旗舰镇吴号(原名江苏),中级兵轮,排水量1269吨,木壳船壳明轮炮舰,68磅炮二门,四门18磅炮,航速9节,1217马力,编制138人;还有金台号(原名北京):中级兵轮,排水量670吨,木壳船身,原英国炮舰,110磅炮一门,68磅炮一门,20磅炮两门,150马力;一统号(原名中国):中级兵轮,排水量669吨,木壳船身,原英国炮舰,40磅炮一门,32磅炮六门,20磅炮四门,200马力,另外还有广寿号(原名厦门)、百粤号(原名广东)、三卫号(原名天津)等小级兵轮。
1863年4月4日,阿思本舰队起航驶向中国上海。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这支中国英裔舰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帝国的权威,南京是一个“强盗”的大本营。因此,阿思本上校收复南京,对起义军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诚实的商人是很有利的。第二个任务,是重新打通大运河的航道并勘探内河,在主要通道上建立电报网,教中国人使用蒸汽和电。第三个任务,是镇压流窜在通商口岸的“强盗”。
这支舰队一到上海,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曾纪泽、曾国藩、恭亲王和慈禧都对之虎视眈眈。(未完待续。)
曾纪泽想找人买下阿思本舰队,一共有七艘战舰,都是蒸汽动力的铁皮军舰,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算是先进的战舰了,因为这些战舰的火炮相对比较厉害。
作为一名海军舰长,曾纪泽对中国海权的历史很了解:康乾盛世之后,因为台湾也收复了,承平日久,清朝的海防逐渐被满清统治者遗忘。到了十九世纪,满清的海防千疮百孔,水师官兵腐化,纪律松懈,武备废弛;水师战船规模小,火炮少,且年久失修,几乎无战斗力可言;各地炮台也是陈旧废弃,形同虚设;炮弹质量更是差不可言,威力如同隔靴搔痒。
早在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阿美士德号”借访华使团之名,对中国近海航道进行侦察测量。英国人看到清朝装备最好的广东水师,战舰仍都是旧式木帆船,最大的全长30多米,载炮30门,全是旧式土炮。当时英军舰船最大者长33.5丈,宽6丈,分三层,安炮72门,每船可载7000余人;小船都长27丈,安炮30门。英军大炮的射击距离可达10里以外,且可连续施放,准确率高。中英海上力量的差别可为天壤之别。
他们回国后宣称:“由大小不同的一千艘船只组成的整个中国舰队,都抵御不了一艘英国战舰”,这个考察团的负责人麦尔公爵在1835年致英国外交大臣卡尔的信中表示,只需一艘主力舰、二艘大巡洋舰、六艘三等军舰、三十四艘武装轮船和六百名陆战官兵,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沿海中国海军的全部威信一扫而光,并把数千只土著商船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下”。
英国随即毫不犹豫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清军的水师果然都不堪一击,一溃千里,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当时一些开明的大清官员,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海防废弛将带来的恶果,纷纷进谏呼吁加强海防建设。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提出了“建立船炮水军、固守海疆”的设想,堪称近代中国向洋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则大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方略,成为近代杰出的海防思想启蒙家。
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后刚抵到广州时,便见识了西洋的坚船利炮。他从美国人手中购买了一艘排水量1200吨的“甘米力治”号商船。并将其改为装有34门炮的兵船。而且林则徐还并仿造了一批西洋火炮。在发配新疆的途中,林则徐进一步强调:“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
在签订《南京条约》前夕,道光皇帝也认为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双方海军装备相差悬殊,造成“其来不可拒,其去不可追”的被动挨打局面,他诏令沿海各省赶造或购买大号战船,并要多安重火炮。
可惜清朝还没来得及加强海防,太平天国起义和历时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相继开始,英法侵略者凭借海军舰队的巨大优势,横行于中国的万里海疆,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直导京城。结果皇帝被迫撤离,京城被攻占,圆明园横遭洗劫。
中国有志之士莫不义愤填膺,亟思筹海之策,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落后。曾纪泽也跟父亲曾国藩谈过海防的事,曾国藩提倡“师夷智以造炮制船”,让中国人自己造蒸汽兵轮。但是这想法不太现实。中国人自己造兵轮,费钱不说,速度太慢,质量也不佳。比如安庆军械所设计建造的中国第一艘蒸汽机兵轮船“黄鹄“号,造价白银八千两,长只有17米,航速只有6节。排水量只有几十吨。
曾纪泽认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主张购买西方先进武器来武装自己的军队。虽然这样的想法不是长远之计,但在清朝末期的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这样的办法是最快最有效的,购舰比自主研发军舰要快,要好。所以曾纪泽想把阿思本舰队的战舰买下来,武装淮扬水师。
阿思本舰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产物,当时英法和满清朝廷签订新条约后,开始倾向加强与满清皇室合作,
在1861年7月7日,,代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向负责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訢建议:“你们可以购买英国军舰,克复沿海失守各处,直接从水路攻破南京。”
赫德为恭亲王拟定了一份诱人的时间表:如果1861年年底派人订购船只,次年9月,船只就可全部到华,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1863年4月即可投入长江作战,6日之内可抵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一天即可攻破南京城。
恭亲王在奏折中这样写道这样的话“兵贵神速、不容迟缓”;当天,咸丰皇帝即颁谕:“如能购买外洋跑船,剿贼必能得利”,同意“速购”。
同时,咸丰皇帝害下圣谕命江苏巡抚薛焕、两广总督劳崇光、福州将军文清迅速筹款购船。但可以不久,军舰还没买,咸丰皇帝便病逝热河,随即发生“祺祥政变”,购舰一事暂时搁浅。
1862年,李秀成兵围上海,恭亲王认为,上海一旦丢失,那么太平天国势力就有可能借助上海的优势地位,向西方各国购买大量的洋枪洋炮洋船,所以清廷需要尽快购买一批军舰来对付太平天国。
他马上派两广总督劳崇光才和正在广州的赫德进行协商,商定的结果为:由赫德代为向英国购买中号兵船3艘,小号兵船4艘以及船上所需火炮弹药。3月14日赫德写信给已回英国的李泰国,委托时在英国之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在英国购买及招募海军。募集外国水手军官,所需费用在各地海关税款中拨用。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赫德谈判的结果是以白银六十五万两购买七舰,外加全部人员。
7月8日,英国外交部正式致函海军部,要求允许阿思本“担任中国政府军事职务”,并发给许可状。第二天,海军部就通知阿思本:“兹奉海军部各位大臣的命令通知你,他们乐意对你发给许可状,让你暂时担任中国政府的军事职务。”同时被批准的还有皇家海军的几名少校军官。李泰国自作主张地把阿思本的年俸定为3000英镑,少校军官的年俸为700英镑。
8月30日,英国政府颁布发一项不经过会议同意就能生效的特别法令,授权李泰国和阿思本为中国政府组建陆海军部队,并允许招募和雇佣大英帝国的臣民。9月,虽然清政府购买船炮的正式“委托书”尚未到达伦敦,但是李泰国却已从皇家海军买下了8艘退役舰只,又自作主张地为中国的海军设计好了军旗,招募皇家海军官兵600余人,组成了舰队。
为避免引致英国国内民众的压力,李泰国向外称舰队是为清政府缉捕海盗,称之为英中联合舰队。英国海军部立即向皇家海军军官发出训令,要求尊重李泰国为中国选定的海军旗帜。英国政府为表彰李泰国组建“英中联合海军舰队”的功绩,特授予他大英帝国三等男爵勋章。
李泰国和阿思本两人还参照英国海军章程,制定了《英中联合舰队章程》:凡捕获船只、财货,三分之一归清政府,其余归舰船人员分配。李泰国强调:“我对中国人的态度是这样的:如果我帮助你们征税,只要外国人的质疑是对的,你们必须去做。如果你们不做的话,我就停止帮助你们……中国政府太腐朽了,不能依靠。我正努力要建造的结构的基础,得人工来创造。我的地位是作为一个外国人受中国政府雇佣来替他们执行某些工作,而不是受他们的差遣。我根本不需要说,一个高贵的人受亚洲野蛮人差遣的想法是非常荒谬的。我不是中国官员,而是一个没有头衔但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的外国顾问。因为我受到信任,受到尊重。”
按照恭亲王的想法,中国是采购整支舰队,并要求同时引进人才,在英国招募舰队的全套人马,这张订单的总预算高达白银80万两。
为拿到这张订单,英国驻华外交机构殚精竭虑,毕竟还有俄国、法国等虎视眈眈地盯着这桩大买卖。这单买卖作为大清帝国的首张海军订单,谁能喝到这碗“头汤”,谁就能在中国的海防中有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将自己的势力更深地扩张到亚洲。
英国好不容易抢到了订单后,却面临一个自己设立的障碍:1854年,英国通过了一个“中立法案”,宣布在太平天国战争中中立。而清政府这次痛下血本采购舰队,为的就是立即开赴前线对付太平军。一边是生意加“国家利益”,一边是道义加法律义务,而且,号称信仰基督教的太平天国玕王洪仁轩也在西方报纸上呼吁“洋兄弟”们不要做亲痛仇快的事情。
但是此时,太平天国本身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英国驻华代表巴夏礼访问天京之后,对太平天国表示了极端失望,他认为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来,他们本可以将南京建设成为新中国的首都,但十年中,太平天国却证明了自己充满着邪恶,到处进行摧毁和破坏,南京与其说是一个政府的首都,不如说是一群强盗的巢穴。他发电报回伦敦,认为向中国输出这样一支舰队,证明了英国在推广世界文明方面的自信,是在推广英国人的聪明才智和高尚道德,因为它是在帮助平息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一场大内乱。
这使得他的朋友,当时的英国首相、著名的鹰派人物巴麦尊勋爵也一反常态提出了中英友好,英国应该“扶清”。他在议会发表演说:“随着英中之间贸易的不断发展,英国应当帮助中国在国际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大清正在努力将自己融入到国际体系中,如果这时英国还不支持中国的变革,那无异于短视。阿思本舰队的使命之一就是为中英贸易的畅通扫清通道。英国应该全面帮助中国整顿财经体系、建立强大的陆海军,以抵御俄、法等国可能的侵略,他坦陈,维持中国稳定、推进中英贸易符合英国最大的利益,英国应当加强对华忠诚的、坦率的、友好的政策……”
十九世纪的国际政治,是非和道义都是以银子的成色作为标准的,英国首相巴麦尊的演说,在英国上下议员们的欢呼声中结束。英国海军、外交界和工商界人士也在议会中积极行动,要求废止中立法案,准许英国海军官兵为大清帝国“打工”,输出技术和人才。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双重拉动下,英国“亲华势力”迅速占据了上风,议会批准了阿思本舰队的采购和招募方案。
阿思本舰队最终在1863年正式成立,军舰七艘,另配备供应船两艘。整个舰队共装备火炮40余门,兵员400余人。李泰国购买各舰时已按其意愿命名,后来按要求全被改名:最好的旗舰镇吴号(原名江苏),中级兵轮,排水量1269吨,木壳船壳明轮炮舰,68磅炮二门,四门18磅炮,航速9节,1217马力,编制138人;还有金台号(原名北京):中级兵轮,排水量670吨,木壳船身,原英国炮舰,110磅炮一门,68磅炮一门,20磅炮两门,150马力;一统号(原名中国):中级兵轮,排水量669吨,木壳船身,原英国炮舰,40磅炮一门,32磅炮六门,20磅炮四门,200马力,另外还有广寿号(原名厦门)、百粤号(原名广东)、三卫号(原名天津)等小级兵轮。
1863年4月4日,阿思本舰队起航驶向中国上海。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这支中国英裔舰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帝国的权威,南京是一个“强盗”的大本营。因此,阿思本上校收复南京,对起义军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诚实的商人是很有利的。第二个任务,是重新打通大运河的航道并勘探内河,在主要通道上建立电报网,教中国人使用蒸汽和电。第三个任务,是镇压流窜在通商口岸的“强盗”。
这支舰队一到上海,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曾纪泽、曾国藩、恭亲王和慈禧都对之虎视眈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