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考前准备(中)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张昭没从南面的宣武门进城,而是沿西绕行到城北,一路饱览弘治年间京城近郊的世情风光:市集成片,街巷纵横,人烟稠密。上午九时许,由安定门牵马入城。
一路到顺天府府学。张昭让长随陈康牵着马在门口等候。他正要入内寻找李教谕,正好一名青衫小吏急匆匆的走出来,上前道:“学生前来拜会李教谕,敢问该如何走?”
小吏看看张昭的装束,再看看张昭随行的两匹马,耐着性子道:“李老大人今日休沐,不在府学中。你往坊中他家里去寻他。”
张昭谢过,顺着小吏指点的路,往府学东的街巷而去。陈康牵着两匹黄马,机灵的道:“少爷,幸好我们出门前买了马。刚才那小吏要不是见我们有两匹马,未必肯这么好说话。”
张昭调侃道:“小康,想拍马屁可以直白点,我不介意。走吧。自古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
陈康嘿嘿笑着挠头。
至于张昭是不是预见这一幕所以才买马,这就只有他自己知道。
…
…
李教谕的住处在顺天府府学东的一处胡同中。
张昭带着陈康一路问路找到地方。和门房老仆问询后才知道李教谕外出访友,可能要晚上才回。张昭登记后,留下名帖,带着陈康离开。
“少爷,现在该怎么办?我们回南城客栈?”陈康看着胡同中的苍黄的梧桐,气馁的说道。
张昭摇摇头,“在附近找个地方歇脚。等李教谕回来。”
如果说正常的备考,他只有10%的概率考中秀才,那么到李教谕这里请教八股文技巧、考前押题,大概能把这个概率提高到20%。他不想轻易放弃。
陈康叹口气,“好吧。”牵着两匹马,跟着张昭到街角一处三间开的酒馆。
张昭刚才过来时就看到这间名叫“四海居”的酒馆中有许多书生聚集。吩咐店小二照看好马匹后走进去。喧闹的酒馆中不少书生看过来,见是个生面孔,各自继续闲谈。
“将你们招牌的酒菜上几个来。”
张昭环视一圈,见临窗的位置都被挤得满满当当,心里疑惑但并没问什么,让陈康坐下,等店小二上菜后慢慢吃着。酒馆里的话题声飘到耳朵里来。
只见左手边隔着的酒桌中,一名身材短小的文士正举杯畅饮,站着高谈阔论:“
蔡朋友,你未免想的太美好。大宗师已经定下顺天府的院试时间:十月初十。还有不足两个月的时间,蔡朋友平日成绩如何,难道没有点自知之明?
便是李教谕私下里押了几道四书题,给你你就能考中?根据府衙中的数据,去年院试报考的童生足有两千多人,大宗师只录取五六十人。你觉得你能取中?”
正在被“鄙视”的蔡书生勃然变色,发作道:“李子远,你不愿意帮忙就直说,别扯这些话来膈应人!告辞!”说着,拂袖而去。
叫“李子远”的书生鼻子里冷哼一声,神情不屑一顾,端着酒杯,仰着脖子猛灌,模样狷狂。
张昭心中一动,走过去,邀请道:“这位兄台请了。在下青龙乡张昭。不知道可愿过去和在下喝一杯?”
他来找李教谕不就是为了考试的事吗?要知道,府学教谕是必然会被大宗师抽调参加院试的!
李子远慨然的道:“有酒喝有什么不愿意的?”跟着张昭过来,示意旁边的少年(陈康)给他倒酒,说道:“阁下若是要问院试的消息,需得请我喝四海居里最好的竹叶青。”
张昭微微一笑,伸手示意道:“请。”
李子远看看酒杯中的澄澈的酒液,鼻子吸一吸,微微吃惊的看向张昭。四海居在京城里算不得什么上好的酒楼,但对他们这些穷书生而言却还是不错。一壶上好的竹叶青要五十文。
“阁下衣衫普通,不想却有些家底。”李子远语气傲然,闷一口酒,道:“在下和府学李教谕同宗。知道点内幕消息。你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张昭微微点头,“院试在即,在下正是要问问院试的事。还请李兄捡重要的讲给我听听。”
李子远上下看张昭几眼,似乎胸有成足,嘴角露出讥讽的笑容,问道:“阁下年纪轻轻,是哪一年过的府试?放榜的成绩如何?现在何处就读?”
张昭坦然的道:“我今年四月过的府试。倒数第二名。现在京西青龙镇中的明理书院就读。”
李子远“呵呵”一笑,奚落道:“那阁下还真是勇气可嘉!所谓的明理书院我听都没听过。而以阁下的成绩,数月的时间便想考中生员吗?未免把我顺天府的童生想的太无能!
阁下若是想着请李教谕押题,还是趁早死心,早点回乡去吧!
本人十四岁过府试,被族中誉为神童,但八年来连年不中,蹉跎至今。你觉得你的经义水平比我如何?押题若是有用,我岂不是早取中?”
李子远说完,拿起酒壶倒酒,连饮三杯,用衣袖一抹嘴,转身离开。
陈康不忿的道:“少爷,这…”这矮个书生不仅奚落少爷一通,还厚着脸皮把酒喝光。真是岂有此理?
张昭摆摆手,轻轻的叹口气,让店小二再上一壶酒。酒入咽喉,心中惆怅。
他心中虚幻的“希望”被这个李子远戳破了啊!明朝的科举哪有那么简单、容易?按照后世的说法,明清时的秀才都有国学大师的水平。而他呢?
他心里其实有点数。但还是那句话,他扫除了徐郎中的“障碍”,事到临头反而要放弃考试吗?总得试一试的!不然如何甘心?他尽量在增加胜算。
然而,此时他恐怕不得不想一想这个问题:假设他今年没中,他的计划又当如何?
…
…
下午四点许,张昭让陈康去一趟李教谕府上,得知李教谕已经回来,便提着礼物登门拜访。
李教谕在花厅中招待张昭,寒暄几句后,捻须笑道:“有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子尚有什么事可直说。”
府学教谕是从九品的官职。相当于是府学的校长。李教谕五十多岁,一辈子教书育人,私下里并不刻板,而是很风趣。张昭拜访他的时间太敏感。
张昭第一次登门拜访,当日不会贸然就请李教谕给他几道“真题”。这是基本的人际交往常识。而李教谕随和的一问,他也不好虚伪的说:“李先生送我一卷时文集,我特来感谢。”
张昭从袖袋里拿出他最近做的文卷,道:“学生近日写了些时文,感觉未得要领,特意登门请先生指教。”
李教谕微怔。他其实是准备给张昭几道题目。至于,是否押中那就不管他的事。这时,禁不住微微颔首,道:“子尚有心向学。这是极好的。随我去书房。”
张昭没从南面的宣武门进城,而是沿西绕行到城北,一路饱览弘治年间京城近郊的世情风光:市集成片,街巷纵横,人烟稠密。上午九时许,由安定门牵马入城。
一路到顺天府府学。张昭让长随陈康牵着马在门口等候。他正要入内寻找李教谕,正好一名青衫小吏急匆匆的走出来,上前道:“学生前来拜会李教谕,敢问该如何走?”
小吏看看张昭的装束,再看看张昭随行的两匹马,耐着性子道:“李老大人今日休沐,不在府学中。你往坊中他家里去寻他。”
张昭谢过,顺着小吏指点的路,往府学东的街巷而去。陈康牵着两匹黄马,机灵的道:“少爷,幸好我们出门前买了马。刚才那小吏要不是见我们有两匹马,未必肯这么好说话。”
张昭调侃道:“小康,想拍马屁可以直白点,我不介意。走吧。自古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
陈康嘿嘿笑着挠头。
至于张昭是不是预见这一幕所以才买马,这就只有他自己知道。
…
…
李教谕的住处在顺天府府学东的一处胡同中。
张昭带着陈康一路问路找到地方。和门房老仆问询后才知道李教谕外出访友,可能要晚上才回。张昭登记后,留下名帖,带着陈康离开。
“少爷,现在该怎么办?我们回南城客栈?”陈康看着胡同中的苍黄的梧桐,气馁的说道。
张昭摇摇头,“在附近找个地方歇脚。等李教谕回来。”
如果说正常的备考,他只有10%的概率考中秀才,那么到李教谕这里请教八股文技巧、考前押题,大概能把这个概率提高到20%。他不想轻易放弃。
陈康叹口气,“好吧。”牵着两匹马,跟着张昭到街角一处三间开的酒馆。
张昭刚才过来时就看到这间名叫“四海居”的酒馆中有许多书生聚集。吩咐店小二照看好马匹后走进去。喧闹的酒馆中不少书生看过来,见是个生面孔,各自继续闲谈。
“将你们招牌的酒菜上几个来。”
张昭环视一圈,见临窗的位置都被挤得满满当当,心里疑惑但并没问什么,让陈康坐下,等店小二上菜后慢慢吃着。酒馆里的话题声飘到耳朵里来。
只见左手边隔着的酒桌中,一名身材短小的文士正举杯畅饮,站着高谈阔论:“
蔡朋友,你未免想的太美好。大宗师已经定下顺天府的院试时间:十月初十。还有不足两个月的时间,蔡朋友平日成绩如何,难道没有点自知之明?
便是李教谕私下里押了几道四书题,给你你就能考中?根据府衙中的数据,去年院试报考的童生足有两千多人,大宗师只录取五六十人。你觉得你能取中?”
正在被“鄙视”的蔡书生勃然变色,发作道:“李子远,你不愿意帮忙就直说,别扯这些话来膈应人!告辞!”说着,拂袖而去。
叫“李子远”的书生鼻子里冷哼一声,神情不屑一顾,端着酒杯,仰着脖子猛灌,模样狷狂。
张昭心中一动,走过去,邀请道:“这位兄台请了。在下青龙乡张昭。不知道可愿过去和在下喝一杯?”
他来找李教谕不就是为了考试的事吗?要知道,府学教谕是必然会被大宗师抽调参加院试的!
李子远慨然的道:“有酒喝有什么不愿意的?”跟着张昭过来,示意旁边的少年(陈康)给他倒酒,说道:“阁下若是要问院试的消息,需得请我喝四海居里最好的竹叶青。”
张昭微微一笑,伸手示意道:“请。”
李子远看看酒杯中的澄澈的酒液,鼻子吸一吸,微微吃惊的看向张昭。四海居在京城里算不得什么上好的酒楼,但对他们这些穷书生而言却还是不错。一壶上好的竹叶青要五十文。
“阁下衣衫普通,不想却有些家底。”李子远语气傲然,闷一口酒,道:“在下和府学李教谕同宗。知道点内幕消息。你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张昭微微点头,“院试在即,在下正是要问问院试的事。还请李兄捡重要的讲给我听听。”
李子远上下看张昭几眼,似乎胸有成足,嘴角露出讥讽的笑容,问道:“阁下年纪轻轻,是哪一年过的府试?放榜的成绩如何?现在何处就读?”
张昭坦然的道:“我今年四月过的府试。倒数第二名。现在京西青龙镇中的明理书院就读。”
李子远“呵呵”一笑,奚落道:“那阁下还真是勇气可嘉!所谓的明理书院我听都没听过。而以阁下的成绩,数月的时间便想考中生员吗?未免把我顺天府的童生想的太无能!
阁下若是想着请李教谕押题,还是趁早死心,早点回乡去吧!
本人十四岁过府试,被族中誉为神童,但八年来连年不中,蹉跎至今。你觉得你的经义水平比我如何?押题若是有用,我岂不是早取中?”
李子远说完,拿起酒壶倒酒,连饮三杯,用衣袖一抹嘴,转身离开。
陈康不忿的道:“少爷,这…”这矮个书生不仅奚落少爷一通,还厚着脸皮把酒喝光。真是岂有此理?
张昭摆摆手,轻轻的叹口气,让店小二再上一壶酒。酒入咽喉,心中惆怅。
他心中虚幻的“希望”被这个李子远戳破了啊!明朝的科举哪有那么简单、容易?按照后世的说法,明清时的秀才都有国学大师的水平。而他呢?
他心里其实有点数。但还是那句话,他扫除了徐郎中的“障碍”,事到临头反而要放弃考试吗?总得试一试的!不然如何甘心?他尽量在增加胜算。
然而,此时他恐怕不得不想一想这个问题:假设他今年没中,他的计划又当如何?
…
…
下午四点许,张昭让陈康去一趟李教谕府上,得知李教谕已经回来,便提着礼物登门拜访。
李教谕在花厅中招待张昭,寒暄几句后,捻须笑道:“有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子尚有什么事可直说。”
府学教谕是从九品的官职。相当于是府学的校长。李教谕五十多岁,一辈子教书育人,私下里并不刻板,而是很风趣。张昭拜访他的时间太敏感。
张昭第一次登门拜访,当日不会贸然就请李教谕给他几道“真题”。这是基本的人际交往常识。而李教谕随和的一问,他也不好虚伪的说:“李先生送我一卷时文集,我特来感谢。”
张昭从袖袋里拿出他最近做的文卷,道:“学生近日写了些时文,感觉未得要领,特意登门请先生指教。”
李教谕微怔。他其实是准备给张昭几道题目。至于,是否押中那就不管他的事。这时,禁不住微微颔首,道:“子尚有心向学。这是极好的。随我去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