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再造一个天(中)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文科大唐》最新章节!
也许一般人根本无法理解目前时不凡的想法,目前时不凡感觉自己在做一个非常刺激的事情,简直是一个令人感觉疯狂无比的事情,因为他要再造一个“天”。古人说形容善恶,一般都是用所谓的“逆天而行”或者是“顺天而行”作为评定善恶的标准。而这个天,是人类把所谓的天理作为了标准,甚至很多君王把起义军和一些革命者称之为“逆天而行”,然后这个逆天而行成为了很多古人抨击政治敌人和那些学术敌人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而这个“天”,不论是顺天还是逆天,都不可避免的把这个“天”当做了高于人的一种存在。把这个天弄成高于人,不管是顺天还是逆天,都是高于人,所以人必须要在这个“天”之下才算是合理的。这个固然有古代的封建迷信,还有古代的科学不发达的原因,可是这样其实“天理”是一种道德。在时不凡眼里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天理,天理不过是人心一种共同的道德。
既然是道德,那也就会因为时代不同而造成不同的改变。时不凡虽然偏向于学习唯心思想,可是他却不会否认物质条件会影响人心的道德观的改变。物质的改变会造成人心的道德观的改变,而道德观改变也都会造成法律的改变。法律其实也是一种道德,只不过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而古人利用所谓的天来作为依据,神化这个天,一切也都是以天命作为思考和依据。可是时不凡现在要把那个“天”拉下神坛,然后把这个“天”变成人,把人放置于“天”更高层次,也就是人大过天。
当然人大过天并非是认为是对于所谓“天理”的不敬畏,而是把这个对于“天理”的敬畏变成了对道德的敬畏。古人给这种道德加上了“天理”的说法,加强了他所谓的权威性。不过现在时不凡要做的也就是把这个“天”变成“人”,把这个天理变成人的“心理”。
这样几乎是重新再造了一个“天”,这个天并不存在,只是存在于人类的思想当中,是一种哲学思想。哪怕当年孔子,也都不敢有这种疯狂的想法。孔子也都说“五十知天命”,孔子还是非常相信“天命”的。不过时不凡却根本没有任何“天命”的思想,这个来源于他在后世的科学观念,他虽然不专修科学,可是后世科学的观念却严重的影响了他。科学和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不是绝对的对立面,他们是互相促进也都互相影响的。科学的发展足以影响时不凡这个略微偏向唯心主义的人,可是他却不会排斥唯物主义。
科学告诉时不凡,所谓的天地归根究底不过是一个物质,而物质虽然是存在的,可是真正赋予他用途的还是人心,人类用意识来决定了这个物质的属性。物质本来没有名称,可是是人类给他起名。物质不会说话,而是人类赋予了他“话语权”。所以天地不过是人心道德观和人格意识的体现,而天理是一种人所公认的“道德”,并不是真正的上天的“理”。
既然“天”是人心里面的认识,那如果改变了人心对于“天”的认识,那意味着也就是重新再造了一个“天”。这样的做法非常疯狂,哪怕孔子甚至古代人都不敢这么想。他们一直是把天当做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甚至提倡顺天,而反对逆天。不过时不凡却要在人心里面重新塑造一个天,这样足以让古代的那些学者都崩溃。古人不敢这样,可是不代表时不凡这穿越者不敢这样。因为他不光是学习唯心的,也学过唯物和科学观点的,自然不会如此的迂腐。
他敢想古人之不敢想,所以他才敢如此提出自己的理论,提出了天理其实是人类的心理,天理是人心道德良知的体现。而天理并非是某个人可以利用的东西,天理属于天下任何人,不是属于某一个人。
“董仲舒所言,当年只有陈胜吴广造反获得了天下公认,认为是天人感应。可是后人如何断章取义,如何断章取义的把那些所谓的电闪雷鸣或者是火警等等事情都归咎于天人感应,实乃大错特错了。董仲舒并没有真正提出此等说法,反之他所提出的无非是陈胜吴广造反那是上天的警告。而陈胜吴广是畏惧与暴秦的酷法,所以这才起来造反。所以暴秦所对抗的天理,是建立在人心当中的底线道德。由此我认为人心的底线道德,也就是真正的天人感应。可是后人却牵强附会,认为上天会降下电闪雷鸣地动之类的行为作为警告君王,这个不是南辕北辙了吗?我以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其实其实是我所提倡的心学是一样的。作为个人,要体会自己内心的良知,然后真正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真正知道良知里面的善恶,然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天良来行事。”
“作为一国之君,作为朝廷大员,应该体会天下万民的所需所想,真正的为天下万民所需所想,为维护天下万民的心理做准备。而这样,也都是可以真正的顺天而行。所谓顺天,无非是顺应了天下万民之心。天存在于天下万民心中,而顺应天下万民之心,那也就是在顺从天意,顺从天理。”
时不凡给那些孔颖达的学生讲解了这些,而包括孔颖达在内,也都有很多人陷入了沉思。因为这个天到底是什么东西,大家也都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理解。当年宇宙产生的时候还没有人类,所以没有人能真正的认识到这个天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无数人也都是通过假设来创造了天,不同学派都是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个“天”到底是什么东西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时不凡接着加了一把火,说:“先秦之时,百家争鸣,不同的学派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这个天有不同的理解。而甚至儒家学派里面也多有不同的理解,这样是为何?我以为这个恰恰证明了天是有人心所塑造,而天其实是在人心当中,是在人心当中的认知和改变。这个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天会随着时代不同,而在人心中改变。所以我认为人心为本位,人心是天的本位,而天是人心的具现。先贤们其实都没有错,只是孔圣人的时代,和董仲舒的时代产生了变化,所以这才让不同之人对于‘天’有着不同的想法。他们都是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的人心,这样代表了人心,人心的改变自然也就改变了天。”
“善!”孔颖达最后说了一句,然后说:“我自以为对祖宗之学问所学颇深,可是却无法能够真正的学会。圣人所言和后来之儒者会有不同的见解,我一直以为追寻祖先的真谛,这样才能真正的复古。可是听了小友所言,单纯追寻复古,不外乎是南辕北辙。为政者应该体会万民之心,而体会万民之心也就是体会了天理。不同的时代的‘天’是不同的,而天理自然也就是不同的。天理,其实是人心的心理,看来我们都走错了路了。复古并无太多意义,我们只要能够真正的追寻天下万民的心理,那也就可以有了真正的天理。”
时不凡点头,这个孔颖达并不算是太过于迂腐。这个唐朝时期还没有南宋以后那种儒者的迂腐,反而思想非常的开明。对于各种学术理念也都可以有了更多的包容性,所以时不凡这个所谓的“心学”都能获得孔颖达的接受了。
不过时不凡知道这个心学其实是有一个坑的,时不凡提出的这个心学,他所提倡的是“心”,而非“天”和“理”。在时不凡这里天理其实是建立在人心的基础之上的,而真正体会人心其实也就是体会天理。可是时不凡却提出了这个人心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人心其实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不能用古代的道德来衡量这个时代的道德,这个也就是“心”的变化。
而时不凡提出了这个“心学”,其实在时不凡眼里面有助于以后政治思想和经济的变革,因为他提出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心”上面,而这个“心”是天下万民的“心”,天理也就是天下万民心里的所思所想所需,这样为政者必须要顺应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这样才是顺应“天理”。而时不凡认为这个“心”并不是一层不变,而是随着时代改变了。这样等于是给以后的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铺平了道路,而不至于和过去那种认为“天理”一层不变,任何人都必须要顺应“天理”。
在时不凡的“心学”里面,只要人心变了,那天理自然会随着改变。这样等于是时不凡在篡夺所谓的天理,把天理变成了人心,把所谓一层不变高高在上的天理,变成了低于人类的道德思想。本来应该是“人顺天”,可是现在变成了“人造天”,这样的关系等于是颠倒了过去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无异于是在颠倒了父子的关系,本来是天生人,现在反过来变成天是人心所造,反而是天要顺应人心,而顺应天理也就是顺应人心。
古代的改革家在改革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体制的时候,最大的阻力也就是被人用“天命”作为抨击。古代人思想有太多的局限性,比起后人思想局现象太大了,面对天命思想他们无法跳出来这个天命思想。所以面对这些既得利益者,甚至面对他们的皇帝也都无法同样用天命拉反驳。尤其是君主自称是上天授予,一旦对方祭出了天命理论,那这样任何改革家也都不敢反驳,因为一旦反驳了那也就是在反驳皇帝,反驳皇帝的权力,那个时候皇帝肯定不会容许他改革了。
在这种家天下时代,君主任何改革其实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家族的统治,并非是真正为了百姓好。所以一旦改革会影响到了他的权力,那这样他们会中断改革。而时不凡认为如果自己这个天理等于人心的理论得到了推广,那这样对于未来肯定有无比重大的好处的。
一旦天命等于了人心,那这样以后改革到时候可以堂而皇之的以百姓民意所需求作为理由,然后利用人心也就是等同于天里作为理由反驳。而造成了天理等于人心,那这样等于是可以继续进一步的发展,这样按照时不凡推测说不定可以逐步进化成为所谓的民权和民主。当然,这个是属于中国特色的民主和民权。因为一旦天理等于人心,那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代表天理的资格。一旦所有人都加起来万民一起决定“投票”,这样百姓有资格代表了“天命”,而皇帝不是自称天命吗?一旦所有百姓人心所向代表了“天命”,那这样皇帝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君权民授。
时不凡这个是在篡权,篡夺的还不是一般的政权,而是在篡夺苍天的权力。等于是把虚无缥缈的天变成了人心,而天下万民加在一起也就是天理和天命。这样以后如果君王不能为处理好政务,这样百姓也都可以“天命”作为理由重新反叛,然后重新选择出一个符合万民利益,这样让他获得这个人心所铸就的“天命”。这样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选举”,可以为以后的选举制铺设一条思想理论上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
当然,目前唐朝初期的那些学者并不知道这时不凡的“心学”有这么一个大坑在里面。后人的思维古人很那理解,可是后人对于古人虽然也都难以理解,可是后人对于古人的了解,却永远比古人更了解后人。古代人无法预知未来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世界,可是时不凡这个穿越者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在自己的这个“心学”里面挖了一个坑,专门为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等体制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当然,这个理论依据还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为根基的,等于是利用了各种儒家先贤的理论来为自己“正名”。儒家讲究“正名”,自己反而利用儒家先贤作为“正名”,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哼,本来也就是一个节操不足的流派,那些统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歪曲解释断章取义。既然他们能如此,那我为什么不能够如此呢?他们能够用,我为什么用不得?和尚摸得,我为什么摸不得呢?”时不凡阴险的想道。
时不凡不认为自己篡夺所谓的“天”是错的,因为这个世界还是要以人为主,而人不能被那个虚无缥缈的“天”给束缚了。如果真的有一天,这个人类已经不需要这个“天”了,那就让他去死吧!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天理”,天理只是人心的具现化罢了,而不同时代的人心有不同的想法,人类不能被数百上千年之前的古人给束缚了,这个何等悲哀啊!
所以时不凡认为自己可以再造一个“天”,也就是再造人类的人身观、世界观还有价值观,人类的“三观”才是真正的“天”。
也许一般人根本无法理解目前时不凡的想法,目前时不凡感觉自己在做一个非常刺激的事情,简直是一个令人感觉疯狂无比的事情,因为他要再造一个“天”。古人说形容善恶,一般都是用所谓的“逆天而行”或者是“顺天而行”作为评定善恶的标准。而这个天,是人类把所谓的天理作为了标准,甚至很多君王把起义军和一些革命者称之为“逆天而行”,然后这个逆天而行成为了很多古人抨击政治敌人和那些学术敌人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而这个“天”,不论是顺天还是逆天,都不可避免的把这个“天”当做了高于人的一种存在。把这个天弄成高于人,不管是顺天还是逆天,都是高于人,所以人必须要在这个“天”之下才算是合理的。这个固然有古代的封建迷信,还有古代的科学不发达的原因,可是这样其实“天理”是一种道德。在时不凡眼里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天理,天理不过是人心一种共同的道德。
既然是道德,那也就会因为时代不同而造成不同的改变。时不凡虽然偏向于学习唯心思想,可是他却不会否认物质条件会影响人心的道德观的改变。物质的改变会造成人心的道德观的改变,而道德观改变也都会造成法律的改变。法律其实也是一种道德,只不过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而古人利用所谓的天来作为依据,神化这个天,一切也都是以天命作为思考和依据。可是时不凡现在要把那个“天”拉下神坛,然后把这个“天”变成人,把人放置于“天”更高层次,也就是人大过天。
当然人大过天并非是认为是对于所谓“天理”的不敬畏,而是把这个对于“天理”的敬畏变成了对道德的敬畏。古人给这种道德加上了“天理”的说法,加强了他所谓的权威性。不过现在时不凡要做的也就是把这个“天”变成“人”,把这个天理变成人的“心理”。
这样几乎是重新再造了一个“天”,这个天并不存在,只是存在于人类的思想当中,是一种哲学思想。哪怕当年孔子,也都不敢有这种疯狂的想法。孔子也都说“五十知天命”,孔子还是非常相信“天命”的。不过时不凡却根本没有任何“天命”的思想,这个来源于他在后世的科学观念,他虽然不专修科学,可是后世科学的观念却严重的影响了他。科学和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不是绝对的对立面,他们是互相促进也都互相影响的。科学的发展足以影响时不凡这个略微偏向唯心主义的人,可是他却不会排斥唯物主义。
科学告诉时不凡,所谓的天地归根究底不过是一个物质,而物质虽然是存在的,可是真正赋予他用途的还是人心,人类用意识来决定了这个物质的属性。物质本来没有名称,可是是人类给他起名。物质不会说话,而是人类赋予了他“话语权”。所以天地不过是人心道德观和人格意识的体现,而天理是一种人所公认的“道德”,并不是真正的上天的“理”。
既然“天”是人心里面的认识,那如果改变了人心对于“天”的认识,那意味着也就是重新再造了一个“天”。这样的做法非常疯狂,哪怕孔子甚至古代人都不敢这么想。他们一直是把天当做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甚至提倡顺天,而反对逆天。不过时不凡却要在人心里面重新塑造一个天,这样足以让古代的那些学者都崩溃。古人不敢这样,可是不代表时不凡这穿越者不敢这样。因为他不光是学习唯心的,也学过唯物和科学观点的,自然不会如此的迂腐。
他敢想古人之不敢想,所以他才敢如此提出自己的理论,提出了天理其实是人类的心理,天理是人心道德良知的体现。而天理并非是某个人可以利用的东西,天理属于天下任何人,不是属于某一个人。
“董仲舒所言,当年只有陈胜吴广造反获得了天下公认,认为是天人感应。可是后人如何断章取义,如何断章取义的把那些所谓的电闪雷鸣或者是火警等等事情都归咎于天人感应,实乃大错特错了。董仲舒并没有真正提出此等说法,反之他所提出的无非是陈胜吴广造反那是上天的警告。而陈胜吴广是畏惧与暴秦的酷法,所以这才起来造反。所以暴秦所对抗的天理,是建立在人心当中的底线道德。由此我认为人心的底线道德,也就是真正的天人感应。可是后人却牵强附会,认为上天会降下电闪雷鸣地动之类的行为作为警告君王,这个不是南辕北辙了吗?我以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其实其实是我所提倡的心学是一样的。作为个人,要体会自己内心的良知,然后真正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真正知道良知里面的善恶,然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天良来行事。”
“作为一国之君,作为朝廷大员,应该体会天下万民的所需所想,真正的为天下万民所需所想,为维护天下万民的心理做准备。而这样,也都是可以真正的顺天而行。所谓顺天,无非是顺应了天下万民之心。天存在于天下万民心中,而顺应天下万民之心,那也就是在顺从天意,顺从天理。”
时不凡给那些孔颖达的学生讲解了这些,而包括孔颖达在内,也都有很多人陷入了沉思。因为这个天到底是什么东西,大家也都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理解。当年宇宙产生的时候还没有人类,所以没有人能真正的认识到这个天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无数人也都是通过假设来创造了天,不同学派都是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个“天”到底是什么东西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时不凡接着加了一把火,说:“先秦之时,百家争鸣,不同的学派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这个天有不同的理解。而甚至儒家学派里面也多有不同的理解,这样是为何?我以为这个恰恰证明了天是有人心所塑造,而天其实是在人心当中,是在人心当中的认知和改变。这个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天会随着时代不同,而在人心中改变。所以我认为人心为本位,人心是天的本位,而天是人心的具现。先贤们其实都没有错,只是孔圣人的时代,和董仲舒的时代产生了变化,所以这才让不同之人对于‘天’有着不同的想法。他们都是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的人心,这样代表了人心,人心的改变自然也就改变了天。”
“善!”孔颖达最后说了一句,然后说:“我自以为对祖宗之学问所学颇深,可是却无法能够真正的学会。圣人所言和后来之儒者会有不同的见解,我一直以为追寻祖先的真谛,这样才能真正的复古。可是听了小友所言,单纯追寻复古,不外乎是南辕北辙。为政者应该体会万民之心,而体会万民之心也就是体会了天理。不同的时代的‘天’是不同的,而天理自然也就是不同的。天理,其实是人心的心理,看来我们都走错了路了。复古并无太多意义,我们只要能够真正的追寻天下万民的心理,那也就可以有了真正的天理。”
时不凡点头,这个孔颖达并不算是太过于迂腐。这个唐朝时期还没有南宋以后那种儒者的迂腐,反而思想非常的开明。对于各种学术理念也都可以有了更多的包容性,所以时不凡这个所谓的“心学”都能获得孔颖达的接受了。
不过时不凡知道这个心学其实是有一个坑的,时不凡提出的这个心学,他所提倡的是“心”,而非“天”和“理”。在时不凡这里天理其实是建立在人心的基础之上的,而真正体会人心其实也就是体会天理。可是时不凡却提出了这个人心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人心其实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不能用古代的道德来衡量这个时代的道德,这个也就是“心”的变化。
而时不凡提出了这个“心学”,其实在时不凡眼里面有助于以后政治思想和经济的变革,因为他提出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心”上面,而这个“心”是天下万民的“心”,天理也就是天下万民心里的所思所想所需,这样为政者必须要顺应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这样才是顺应“天理”。而时不凡认为这个“心”并不是一层不变,而是随着时代改变了。这样等于是给以后的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铺平了道路,而不至于和过去那种认为“天理”一层不变,任何人都必须要顺应“天理”。
在时不凡的“心学”里面,只要人心变了,那天理自然会随着改变。这样等于是时不凡在篡夺所谓的天理,把天理变成了人心,把所谓一层不变高高在上的天理,变成了低于人类的道德思想。本来应该是“人顺天”,可是现在变成了“人造天”,这样的关系等于是颠倒了过去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无异于是在颠倒了父子的关系,本来是天生人,现在反过来变成天是人心所造,反而是天要顺应人心,而顺应天理也就是顺应人心。
古代的改革家在改革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体制的时候,最大的阻力也就是被人用“天命”作为抨击。古代人思想有太多的局限性,比起后人思想局现象太大了,面对天命思想他们无法跳出来这个天命思想。所以面对这些既得利益者,甚至面对他们的皇帝也都无法同样用天命拉反驳。尤其是君主自称是上天授予,一旦对方祭出了天命理论,那这样任何改革家也都不敢反驳,因为一旦反驳了那也就是在反驳皇帝,反驳皇帝的权力,那个时候皇帝肯定不会容许他改革了。
在这种家天下时代,君主任何改革其实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家族的统治,并非是真正为了百姓好。所以一旦改革会影响到了他的权力,那这样他们会中断改革。而时不凡认为如果自己这个天理等于人心的理论得到了推广,那这样对于未来肯定有无比重大的好处的。
一旦天命等于了人心,那这样以后改革到时候可以堂而皇之的以百姓民意所需求作为理由,然后利用人心也就是等同于天里作为理由反驳。而造成了天理等于人心,那这样等于是可以继续进一步的发展,这样按照时不凡推测说不定可以逐步进化成为所谓的民权和民主。当然,这个是属于中国特色的民主和民权。因为一旦天理等于人心,那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代表天理的资格。一旦所有人都加起来万民一起决定“投票”,这样百姓有资格代表了“天命”,而皇帝不是自称天命吗?一旦所有百姓人心所向代表了“天命”,那这样皇帝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君权民授。
时不凡这个是在篡权,篡夺的还不是一般的政权,而是在篡夺苍天的权力。等于是把虚无缥缈的天变成了人心,而天下万民加在一起也就是天理和天命。这样以后如果君王不能为处理好政务,这样百姓也都可以“天命”作为理由重新反叛,然后重新选择出一个符合万民利益,这样让他获得这个人心所铸就的“天命”。这样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选举”,可以为以后的选举制铺设一条思想理论上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
当然,目前唐朝初期的那些学者并不知道这时不凡的“心学”有这么一个大坑在里面。后人的思维古人很那理解,可是后人对于古人虽然也都难以理解,可是后人对于古人的了解,却永远比古人更了解后人。古代人无法预知未来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世界,可是时不凡这个穿越者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在自己的这个“心学”里面挖了一个坑,专门为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等体制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当然,这个理论依据还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为根基的,等于是利用了各种儒家先贤的理论来为自己“正名”。儒家讲究“正名”,自己反而利用儒家先贤作为“正名”,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哼,本来也就是一个节操不足的流派,那些统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歪曲解释断章取义。既然他们能如此,那我为什么不能够如此呢?他们能够用,我为什么用不得?和尚摸得,我为什么摸不得呢?”时不凡阴险的想道。
时不凡不认为自己篡夺所谓的“天”是错的,因为这个世界还是要以人为主,而人不能被那个虚无缥缈的“天”给束缚了。如果真的有一天,这个人类已经不需要这个“天”了,那就让他去死吧!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天理”,天理只是人心的具现化罢了,而不同时代的人心有不同的想法,人类不能被数百上千年之前的古人给束缚了,这个何等悲哀啊!
所以时不凡认为自己可以再造一个“天”,也就是再造人类的人身观、世界观还有价值观,人类的“三观”才是真正的“天”。